萬荷藝術園區開門“迎客”
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是漫畫家蕭言中首次用電腦創作的,線條和造型都非常簡單。
藝術市場繁榮的表現之一就是藝術園區不斷興起。前晚,首屆“萬荷藝術節”亮相了眾多以“靈”為主題的展覽項目,其中包括臺灣漫畫家蕭言中首個藝術個展,這一藝術節也宣告位于朝陽區順白路一側的萬荷藝術園區正式落成。園區創始人張晉告訴記者,萬荷藝術園區是將此前廢舊的老廠房進行盤活,這使得園區相對具有穩定性。與此同時,園區內打通了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藝術衍生品開發銷售等各個環節。
前天傍晚,首屆“萬荷藝術節”在暴雨過后開幕。開幕展以“靈”為線索, 14處展廳以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不同藝術手法和不同作品形態組成“靈”系列藝術展。其中不僅有冷軍、李貴君、龐茂琨等31位中國寫實畫派和新經典寫實油畫代表藝術家構成的“靈·本我”展,也亮相了臺灣漫畫家蕭言中首個藝術個展,展出了蕭首次以數碼繪畫方式創作的畫作。
蕭言中以創作單幅幽默漫畫著稱,此次展出的“The MOMENT——蕭言中作品展”是一直堅持用蘸水筆作畫的蕭言中首次嘗試擺脫畫筆、墨汁的束縛,用平板電腦創作的作品。
蕭言中表示,展出的46幅作品都是手指即興游走成型的,“這是我的第一次‘接觸’,或者,我應該說是一種‘邂逅’。彈指間,一幅幅肖像誕生在數秒之間,這種暢快無以名狀。”
■ 園區介紹
為期一個月的萬荷藝術節也正式開幕了萬荷藝術園區。據介紹,目前對外展示的藝術園區分為北苑、南苑兩個不同區塊,總占地面積三十余畝,可建設面積約三萬平米。其中,南苑園區以 “萬荷美術館”為主體,周圍有藝術家公寓、藝術家工作室等空間,而北苑則以畫廊、藝術衍生品的開發與展銷為主。
就此,萬荷藝術園區有別于一般自發形成的園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產業鏈。
對此,擁有藝術家、收藏家、藝術經營者不同身份的創始人張晉告訴記者,自己與藝術有關的這些經歷讓其更關注將藝術園區打造成能讓藝術家、藝術愛好者進行創作、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而并非僅僅限于一個功能。
■ 追問
是否可持續性發展?
新世紀以來,北京新藝術得以迅猛發展,圍繞798、草場地藝術區也自發形成了多個藝術園區。但前兩年不少藝術園區便遭遇拆遷。這讓藝術園區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得以關注。
對此,張晉告訴記者,藝術園區也要看使用土地的性質,萬荷是產業用地,不是臨時建筑。萬荷藝術園區所處之地是當年的電子廠、飲料廠等,2008年他在尋覓之中發現了馬泉營村的這片老舊工廠,廢舊的廠房和周遭破敗凌亂的環境,在藝術家的眼里卻呈現了別樣的想象意境。此后,張晉秉持著“復舊如舊”的理念,規劃、建立了“萬荷美術館”,并逐步建設開發了以美術館為核心功能和建筑的萬荷藝術園區。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