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被“消費”的青春
今年,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啟青春片“熱浪”,到《小時代》掀起“90后”價值觀海嘯,再到新近上映的《青春派》引起的話題關注……青春片在內地電影市場上的活力有目共睹,票房號召力更是遠超預期,很顯然,青春片已然成為中國電影一座商機無限的“富礦”。如何看待青春片一窩蜂地扎堆出現?如何避免青春“富礦”只是被淺層次過度消費?本報特別關注版以高考題材青春片《青春派》作為個案研究,希望能夠引發業內外有關青春片的深入思考與熱烈討論。
——編 者
青春片,當代中國之鏡
張 悅
電影《小時代2:青木時代》劇照
九把刀執導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曾一度引領青春片熱潮,內地導演李芳芳執導的《80后》也曾廣贏口碑,但內地青春題材的真正火爆還是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引發的“懷舊風”開始的,作為導演的趙薇曾表示,自己拍的是真正屬于內地人的青春片,而影片也的確引發了觀眾共鳴。追溯一下,青春片上一次成為“話題”,還是1995年姜文執導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與當下青春片觀影人群不同的是,那部片幾乎是覆蓋全年齡段的,既有如我彼時那般剛上初中的懵懂少年,也有與我一同觀看的父母們,印象深刻的還有花甲之年的老人,年齡跨度約有50歲,大家坐在影院里各自咀嚼著不一樣的“味道”,感慨不一樣的青春。
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如今中國電影觀眾的平均年齡21.5歲,大規模的青少年人群正在擁入影院。看電影已成為青年人的重要生活內容,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觀影人群愈發的年輕化,絕對是促使青春片大行其道的重要誘因。郭敬明在接受采訪時曾言:“青春題材是大蛋糕,但目前國內專注青春文學和青春電影創作的人還真不多。”所以《小時代》的出現其實并非偶然。雖然頂著各種輿論壓力,《小時代2:青木時代》還是非常“高調”地如期上映了,甚至為了搶奪更多票房將8月9日的首映提前一天,“害”得本同一天上映的高群書新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不得不硬著頭皮也提檔一天。以前只見過賀歲檔“血色”拼殺的,還未見暑期檔如此“搏命”,可見《小時代》的確成為了國產片市場份額中的“重磅”,讓整個電影界對它不得小覷的同時還要去“捕捉”它所傳遞出的某些信息。
怎么看待《小時代》?有媒體曾發起討論,其中的命題頗值得思考:它已經定義了我們的時代嗎?拜物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了嗎?《小時代》已經預示,中國電影到了一個新的時代?如果是,我們又該以一種什么樣的胸懷來看待這樣一種時代的到來?《小時代》最被詬病的是炫富的場景以及暗示出的拜金主義,如著名影評人周黎明所說,“它向觀眾暗示,就好像中學生現在可能住在小鎮、住在農村,但是能買得起LV的包包,你就成功了,就可以獲得大家的尊重,它實際上一直在暗示這樣的觀念。”影評人沙丹則說,“對物質的極端肯定,完全是跟電影誕生以來對真善美等普世價值的追求是對立的……”近些年來,我們看到的對一部影片的批評也好,討論也罷,大都是針對劇情設置、鏡頭語言、導演水平、演員表演等方面,像如此這般直指影片價值指向的十分罕見。在筆者看來,如果說以《陽光燦爛的日子》為代表的青春片是純粹的、美好的,對逝去的時代與青春唱出的一曲挽歌;那么當下,無論是主打成功概念和“中國夢”的勵志青春片《中國合伙人》;還是雖然觸及嚴苛高考現實,但選擇“溫柔改良”方式呈現的《青春派》;再有為過上更好的生活,獲得物質消費的滿足感并以此炫耀的《小時代》……都已成為當代中國之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逐漸取代了社會寫實片的作用,以其極大的影響力直接對現實發聲。
由此看來,青春片承載了多義性,也應當具有更大價值,但是從國內目前的青春片來看,票房雖好,但藝術性以及內容深厚程度并不值得驕傲。如電影業界的專家高軍就指出,很多青春片導演屬新手,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是《致青春》后半段的失控拖沓,還是《小時代》的低級炫技,都顯示導演把控能力的不足。而且更“可怕”的是,往往一個類型爆紅,馬上就會群起跟風拍攝,最終導致審美疲勞。如今青春片市場剛起步,如果一窩蜂靠販賣青春回憶,堆砌當紅明星,拼接幽默橋段,青春片這一類型最終要被做壞。如何避免青春“富礦”不僅只是被淺層次過度消費?以執導青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成名的導演王小帥坦言,“青春有情緒,有憤怒,有哀怨,只有真實的青春,才能打動觀眾。”而他更傾向刺痛、生猛和殘酷一點的電影,通過這樣的映照讓一部分年輕人對現實警醒。
借鑒境外,美國青春片講求深度,對青春期叛逆表現更多一些,如《美國派》《歌舞青春》;中國臺灣地區的青春電影有濃重的“小清新”文藝腔調;日本青春片偏好表現殘酷青春物語;歐洲的青春片喜好張揚的個性和青春期的性朦朧。如王小帥所說,中國電影觀眾見過太多的夢幻般的“安慰劑電影”,卻很難在電影中找到對現實生活的解答。尋找真實的理想與青春,甚至通過各種爭論來反思中國當下的社會價值觀,以及我們現在浮躁社會的多種面向,或許正是這個大時代賦予青春片的一種期望!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