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細節雕塑真實而鮮活的郭明義
《幸福是什么》 李春雷著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11年12月出版
“有人覺得存款多、房子大就是幸福。可我覺得物質財富只供個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來幫助困難群眾,大家分享,就會帶給更多人幸福。”他這樣說。
“我有獻血證、匯款單據、感謝信,這是我一生的財富。看著它們,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他長期堅持無償獻血和捐獻血小板,累計獻血量已達6萬多毫升,相當于人全身血液的10倍。
他連續19年捐資助學,累計捐款近20萬元,讓幾百名貧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了學業……
郭明義,一個感動中國、溫暖中國的名字,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幸福”的含義。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作家李春雷在報告文學《幸福是什么》一書中,講述了郭明義的幸福生活。
為了寫郭明義,李春雷兩次奔赴鞍鋼齊大山鐵礦,采訪了眾多相關人員,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幸福是什么》通過事實描繪了一位真實而鮮活的模范人物形象,刻畫了郭明義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好工人形象,以及他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熱血衷腸,勇于擔當的公民道德情懷。”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研究員李炳銀說。
該書沒有簡單、符號化地去圖解人物,而是在豐富的細節中對郭明義形象進行整體描寫,在平常的小事中找出不同凡響的韻味。如郭明義“愛的奉獻”的經常性項目——義務獻血。書中記述,空腹狀態下是不適宜獻血的,但“為了挽救陌生母子的生命,他向血站的醫生隱瞞了這個情況,只是伸出兩只胳膊,催促工作人員快快開始采血”。采血后,虛弱的郭明義“依偎著樓梯的扶手,一步一步地挪下樓,實在走不動了,就躺在走廊一側的椅子上,昏睡了過去”。
書中的郭明義不僅是一位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而且是一位與時俱進的智者。他懂技術、通外語、愛唱歌、開微博,是一個有棱有角的多面體。李春雷以細節雕塑出了一個可愛可敬又可信的郭明義,使其充滿了審美的感染力。
李春雷說,“當代雷鋒”郭明義鮮明地回答了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根本問題:人類的幸福觀到底是什么。郭明義不只是單純地做好事,更是在參與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而這,正是現代社會所最缺少的,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李春雷頗有感觸地說,從郭明義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幸福是一種博大的、陽光的、安定的心態。一個人的幸福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而一代人的價值觀,則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