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夏”音樂會:打造音樂名城
2010年,聯合國授予哈爾濱“音樂之都”的稱號,這是對哈爾濱音樂文化事業的肯定,也是哈爾濱打造的一張新名片。“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作為哈爾濱市每兩年一屆的音樂盛事,既是城市的文化品牌,又是音樂名城建設的前沿陣地,它助推著城市向國際音樂名城邁進。“哈夏”的漸進成熟將為國際音樂名城的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
打造較高水準的專業隊伍
“哈夏”是哈爾濱人的舞臺,更是哈爾濱專業音樂工作者的舞臺。許多人們熟知的作品都是從這里“飛”出:《烏蘇里江》、《烏蘇里船歌》、《巍巍的興安嶺》等等。哈爾濱這片黑土地養育了眾多的音樂人,他們在成為“哈夏”亮點的同時也成為哈爾濱建設國際音樂名城的中堅力量,他們使得哈爾濱的音樂之路更為寬廣,因此借助“哈夏”的影響力鼓勵新人、新作,哈爾濱的本土音樂更加活躍、繁盛。從第23屆開始,“哈夏”由市政府和國家文化部合辦,使地方性音樂活動成為全國性音樂節,同時將全國聲樂比賽納入“哈夏”,大大提高了“哈夏”的專業水準,隨后的全國合唱比賽、全國聲樂新人新作比賽、全國藝術歌曲比賽、國際手風琴比賽、國際古箏比賽等等,使得“哈夏”的專業水準不斷攀升。除原創作品外,每屆“哈夏”都有國內外一流演出團體來獻藝: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歌劇院、總政歌舞團、東方歌舞團、德國柏林交響樂團、美國百老匯音樂劇團、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劇院等等,在給冰城人民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擴大了本土音樂人的視野,刺激了本土音樂人才向更高層次發展。
哈爾濱市音樂事業在歌劇和交響樂方面歷史較長,陣容比較整齊。因此,可以將哈爾濱的音樂專業隊伍的建設放在交響樂、歌劇上面。回顧過去,伴隨著“哈爾濱之夏”,哈爾濱歌劇院也逐漸走向更大的舞臺。哈爾濱歌劇院先后有700多位藝術家,參與了30屆“哈夏”的演出,許多原創歌劇是在“哈夏”的舞臺上首演。2008年,在第29屆“哈夏”開幕式上,由著名德國指揮家彼德·福科執棒,哈爾濱交響樂團與德國柏林交響樂團聯袂演出了盛大的交響音樂會;2010年,第30屆“哈夏”,韓國指揮林平龍執棒《浪漫夏季交響音樂會》,這些都是“哈夏”上靚麗的風景。可以說,“哈夏”給了哈爾濱市歌劇和交響樂舞臺,反之,又使得“哈夏”音樂會在“高雅音樂”方面上了臺階。在這個良性循環的作用下,哈爾濱將朝著國際音樂名城更跨近一步。
提升全民音樂文化素養
舉辦“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最初目的是為了活躍人民文化生活,展示哈爾濱市文化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如今的“哈夏”依舊離不開人民大眾。一方面,廣泛的受眾是辦好“哈夏”的基礎。每屆“哈夏”都有數十萬群眾參與其中,所有熱愛音樂的人都可以站在“哈夏”的舞臺上,使得“哈夏”不僅有專業的演出,更有“歡樂的道里”、“南崗歌聲”等音樂會。初具規模的多層次群眾文化活動又培育了大批文藝人才,為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提供了大批高質量的群眾專場節目。另一方面,“哈爾濱之夏”也發掘出了哈爾濱人的音樂創作才能。第27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舉辦了“放歌哈爾濱”原創歌曲演唱會,不僅有名人的創作,也有哈爾濱人譜寫演唱的歌曲,20余首歌唱哈爾濱、贊美黑龍江的優秀歌曲脫穎而出。
提高全民音樂文化素養應以青少年為重點,這關系著全民音樂素養的持續提高。有計劃地對青少年普及音樂知識,廣泛地開展他們愿意參加的音樂活動,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開發他們的音樂天賦,是哈爾濱市建設音樂名城的長遠之計。為此,一方面要加強青少年在學校里的音樂教育培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音樂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全市營造一種音樂氛圍,使青少年耳濡目染,自覺融入到音樂世界中,“哈爾濱之夏”無疑已經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每年的“哈夏”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參與其中,有專業的哈爾濱中學生交響樂團,更有大中小學生為“哈夏”的開閉幕式以及廣場演出奉獻的精彩表演,這樣使得冰城的青少年在“哈夏”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也在參與的過程中鍛煉提高了自己。
推動哈爾濱音樂產業鏈的打造
“哈夏”產業化是哈爾濱音樂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現在的“哈夏”正在向著公益性和產業化結合的道路前進。“哈夏”音樂會從創立伊始,立足點就是公益性質的,但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各種文化形式的沖擊,引入產業化已經成為必然,但必須處理好公益性和產業化的關系。到目前為止,“哈夏”依舊是政府牽頭,并予以財政撥款為主的一個音樂會。但已經開始輔以贊助、捐贈、冠名、協作等方式,以資金、實物和服務等形式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形成了多元化籌資機制。此外,應進一步開發出音樂會的衍生產業,并以此模式帶動整個哈爾濱的特色音樂衍生產業的發展。以音樂促經濟,以經濟繁榮音樂。最終,使哈爾濱承擔大型音樂盛事的能力在“哈夏”的鍛煉下不斷提高,建立起與國際音樂名城相匹配的管理、服務系統。
與此同時,仍要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哈夏”影響,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國際音樂名城的建設中來。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向大眾宣傳“哈夏”,加深人們對哈爾濱音樂城的印象。特別是可以和旅游公司合作,利用哈爾濱冬夏兩個旅游旺季的特點,向省內外甚至是國外游客推薦“哈夏”,在打造冰雪名片的同時也要打好“哈夏”牌,推進“哈夏”期間的旅游,擴大影響面和輻射面,達到共贏。
成熟的音樂產業鏈是國際音樂名城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一個完整、運作良好的音樂產業鏈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才能建立起來,并且要在實踐中不斷地變化以適應新的情況。兩年一屆的“哈夏”音樂會可以促進哈爾濱的音樂產業鏈的成熟,并可以借“哈夏”之機,對現有的產業鏈進行檢驗修正,以達到推動國際音樂名城建設的目的。
哈爾濱是個熱愛音樂的城市,音樂已融入到哈爾濱人的骨髓中。作為哈爾濱名片之一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經過31屆的磨練和提升,一步一步由地方性文化品牌發展成為國家級重要文化活動。哈爾濱人應該抓住這一優勢項目,以“哈夏”為依托、為先導,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全面推進以發展音樂事業為重點的城市文化發展藍圖,最終把哈爾濱建成一座國際音樂名城。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