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不是一個人的事
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又成了游客如織的旅游景點,說明一年一度的暑假來了。暑假對學生來說無比幸福;而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就在不久前,他們的大學生活結束了。這是一屆混合了80后和90后的畢業生。寫寫同學錄、拍拍常規畢業照,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這些充滿創意的學生。于是,“與時俱進”的畢業方式讓離愁別緒的畢業季蕩起了更多歡樂。
如果問畢業生:“大學憶,最憶是什么?”一定有人說食堂。在由課堂提供精神食糧的同時,食堂為學生提供了四載的物質食糧。北京大學畢業生黃泳洋并沒有把自己對食堂的深深眷戀埋藏于心底,而是以一個“吃貨”的認真態度,拍下了北大校園內各道食堂名菜,并對應每個食堂的外觀,以“a bite in PKU”(舌尖上的北大)為題在社交網站人人網上發布了一組171張照片。
黃泳洋深情地記錄了每一個菜名:“冒雨把腳步伸向了暢春園,香鍋,干爽的感覺!”“學五早餐的精華在這,雞蛋餅!”“還記得農園當年的小雞燉蘑菇嗎?”
如此盛宴,自然引得同窗們共襄盛舉。對畢業生來說,食堂的美好不僅僅在于這些勉強可稱的“美食”,更是有關校園的記憶。“記得那個窗口的小哥去世后,學校為他募捐了。”“畢業要離開,這塊紅燒肉好傷感。”“好久沒吃涼皮了,這是當年宿29樓時的‘澡后’佳肴。”
中國人民大學的劉欣玥非常贊同電影《致青春》中女主角鄭微的一句話:“青春是一場遠行,我們都回不去了。”為了留住回不去的青春,她和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MV《最后一天》。歌曲中每一句歌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比如“下雨天選修課你坐在我前面”,就是劉欣玥和她“哥哥”的真實經歷。歌中唱道:“留下最美最后一天,多年后翻閱,歌頌青春不老的臉,請你別走遠。”劉欣玥說:“倘若說做不到‘不離不棄’,至少可以做到‘莫失莫忘’吧;希望畢業后,大家仍然玩得過學渣,考得過學霸!”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團委書記周宇翔說:“現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界限已經逐漸模糊。網絡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畢業季到來,同學們通過MV、微電影等方式紀念大學生活,留住青春故事,重溫喜怒哀樂,是對現實生活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畢業不僅是畢業生的事,學妹也來參與。北京語言大學剛念完大二的江博娜,并非美術專業的她卻是一組畢業明信片的創作者。來園的萬國墻、體育館、五道口、長椅小路籃球場……校園內外的場景都被她一一收錄。“為遠方盛開的理想繼續游走”、“不管事過境遷,光華斑駁,我們都會在”、“回憶很美,未來很慢,故事因此只寫到一半”……這些離別贈語都是她為師兄師姐量身定做的畢業禮。“他們都忙著畢業,就讓我來做這事吧!”江博娜笑言。這組明信片后來被北京語言大學后勤部看中,成了學校正式的畢業紀念品。
除了學生,畢業也是老師們每年要經歷的事情。最近有兩篇畢業演講在網上流傳甚廣。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叢日云在學院畢業典禮上說:“你們即將進入的這個社會,是一個豐富而精彩的人生舞臺,也是一個險惡的江湖。這江湖深不可測,遠非你們所能想象……從今以后,你要獨立選擇你的生活道路。”面對可能到來的變故如何選擇,是他對學生的最后一課:“我希望,你們在大潮來襲時,選擇站在理性一邊,文明一邊,選擇站在人民一邊。”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則以“堅守良知”為關鍵詞做了畢業演講:“在人的一生中,比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贏得尊重,而贏得尊重的關鍵在于堅守良知。”
看來,畢業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滿載校園記憶的畢業生們,“社會大學”的開學典禮開始了。
(編輯:蘇銳)
· | 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亮相北京 |
· | 天津師大08表教畢業匯 |
· | 春晚小宮女遭人肉一夜走紅 |
· | 在文學的路上重新出發——“魯十九”學員代表畢業發言 |
· | 首師大08級舞蹈系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