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版《女子監獄》講述青春故事
《愛·回家》:
內地版《女子監獄》講述青春故事
電影《愛·回家》劇照
青春片票房大賣,已成為2013年上半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大現象。《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小時代》等青春題材電影盡管風格各異、口碑不一,但票房紛紛突破5億元大關。近期即將公映的由陳雙印執導的電影《愛·回家》也是一部青春片,但影片中卻并沒有多少少男少女的浪漫情懷或者名車名包的光鮮亮麗,因為它的故事一大半都發生在冰冷的女子監獄中。
《愛·回家》通過一個女高中生意外犯罪的故事,帶觀眾來到了一個既敏感又神秘的地方——女子監獄。“這里有欲望,有暴力,但恰恰是在這樣一個充滿罪惡的‘深淵’里,人們最真實的靈魂和最無私的愛才得以展現。《愛·回家》為觀眾描繪了另一種青春,這種青春雖然有些殘酷,卻無比真實、真摯。”在由近日中國影協主辦的《愛·回家》觀摩研討會上,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感慨道。
在得知《愛·回家》是一部表現女子囚犯生活的電影時,饒曙光曾一度認為影片會講述一個壓抑甚至有些令人絕望的故事,但在觀看完影片之后,他感到頗為驚喜。“影片中有閃亮的青春,有因過失導致的犯罪,有嚴苛卻不失溫情的監獄,更有人性的救贖。歸根結底,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現實主義影片。”饒曙光總結。
也正是因為類型上的混雜,《愛·回家》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電影,引起了專家們的討論。“情感宣泄是電影最本質的一種功能。市場接受度比較高的影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能夠準確地把握或表達時下觀眾的情感經驗。《愛·回家》應該拍得更加極致,將其他類型的成分減少一些,純粹走情感催淚的路線。”饒曙光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電影評論家李夢學對此表示贊同:“電影就像一棵樹,不管有多少旁枝側節,主干一定要清晰明了。《愛·回家》中的青春、愛情、犯罪等元素都做得很足,但有些過猶不及,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主線故事的表達。”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監獄片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市場價值的類型,美國的《終極斗士》、香港的《女子監獄》等監獄片都獲得了可觀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將青春片與監獄片相融合,以類型的混雜增強影片的觀賞性,通過一個犯罪故事展現一位少女的青春故事和心靈成長史,正是《愛·回家》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趙衛防表示。
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鏡子意象,得到了《光明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李春利的贊許。“影片中的鏡子可以用來涂脂抹粉,也可以用來自殺結束生命,但最重要的功能卻是映照人心。”李春利分析道,“大家都在批評‘80后’、‘90后’如何如何自私、如何如何缺乏責任感,但他們身上的這些問題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哺育、培養他們的上一代人造就的。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影片中女主人公鋃鐺入獄的根源,就在于父母的感情破裂。女主人公并不缺錢,也不缺朋友,她真正缺少的,是來自父母的愛。因此片名起得非常貼切,讓愛回家,正是整部影片的核心價值觀。”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