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能置身時代之外
作家不能置身時代之外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日前在省作家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說
葛慧君
文學創作雖然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個體勞動,但體現一個地方的文學事業發展水平,不但要有皓月當空的名家大師,同時也要有繁星璀璨的作家群體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時代精神的寫照。作家的社會責任是什么?是囿于小圈子,把寫什么說什么片面地、孤立地看成個人的事情,還是放眼天地間,通過藝術凈化心靈、引領社會、造福人民?這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作家不是置身時代之外的評判者,而是推動時代發展的一分子。作家的文化修養決定了作品的精神境界,作家的思想高度決定了作品的內在深度,作家的道德情懷決定了作品的審美趣味。浙江歷來是文學大省,“文學浙軍”要擔負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必須堅持德藝雙馨,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努力成為既富有高尚精神內涵又具有高超藝術才華的名家大師。
要有“最美”的價值追求。作家和作者盡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境界卻有天壤之別,作者可以自成一體、自娛自樂,但作家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追求。廣大文學工作者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重品位、講格調,保持思想品格和藝術品位,嚴肅認真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堅決抵制庸俗媚俗低俗之風,防止脫離生活、粗制濫造、消解經典、歪曲歷史、弄虛作假、過度娛樂化等傾向,唱響“最美聲音”,弘揚“最美精神”,在傳播正能量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
要有正確的創作態度。文學創作是一個艱苦而復雜的過程,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是作家多年深入生活、積累素材的心血結晶。現在,社會浮躁之風也反映到我們的文學創作上,心態浮躁、思想浮淺、作品浮腫的現象還是比較常見的。有的作家剛做出一點成績、有一定社會影響,馬上就想著商業化運作,急不可耐地把名氣兌現為經濟效益。這種創作態度并不可取。廣大文學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要有“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勇氣和堅韌,篤定志向、厚積薄發,不為浮華所動,真正沉下心來搞創作、出作品。
要有和諧的團隊精神。文學創作雖然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個體勞動,但體現一個地方的文學事業發展水平,不但要有皓月當空的名家大師,同時也要有繁星璀璨的作家群體。因此,我們要一手抓領軍人才的打造,一手抓文學人才群體的培養。團隊出人才、團隊出作品,無論是文學創作、文藝評論,還是產品開發、市場營銷,都需要廣大文學工作者發揮團結協作的精神,營造濃厚的協作氛圍,讓更多的人在團隊中加強交流、接受熏陶、互促互動、共同提升,為優秀作家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