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風景獨特的窗口——李津的中國畫藝術
圖為李津中國畫《李津·今日·盛宴》局部。
圖為李津中國畫《李津·今日·盛宴》局部。
李津的中國畫創作是緊扣其生活的。看他的畫如同看他的人,看他的日常生活。李津創作的成熟期正趕上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他有可能專注描繪日常生活。從這點來說,是這個時代成就了李津和他的藝術。他以具有時代精神和融匯東西的筆墨技法表現當代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為中國水墨平添了一些新的題材,拓展了中國畫的表現領域。
在技法上,李津不重復前人固有的程式,在保留筆墨韻味的同時,強調筆墨和線條是為描繪的內容服務的,追求筆意與心境的和諧統一。李津在創作中善用水,他將傳統中國畫中的撞水與破墨法相結合,作品有一種溫潤、透明的潤澤感,總像剛畫完還沒干。李津用水的特點是既放得開、又收得住,他在保證物象造型準確的同時,使水在宣紙上擴散,產生一種偶然天成的自然水漬,從而增強了畫面虛實相生的對比效果,給人以生動、鮮活的藝術美感。他筆下的蘿卜、白菜、蓮藕和西瓜、葡萄、荔枝等蔬果都像被春天的細雨滋潤過一樣,讓人感到鮮嫩可口又有余味。
在用筆用墨上,李津的線條既圓潤又流暢,將線條和墨色融合在一起,并通過墨色的薄厚體現出物象的質感,通過留白體現出物象的光感。在色彩上,李津吸取了西畫的色彩,豐富又不失秀雅,濃艷又不失明亮和通透,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形成了墨與色的和諧統一。在人物造型上,李津吸取了中國古代石刻、木雕等造型手法,其特點是大頭、小身子、小手、小腳。這種夸張與變形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形成了獨特的造型風格。
李津的畫以人物為主。他近期的作品越來越注重畫面本身和人物整體的把握,有一種弱化線條和筆墨的趨勢,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自然天成的美感。在創作中他注重把握人物的姿態和神態,特別是對眼神的描寫,達到了以情寫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李津通過對人物神態的細微刻畫,表達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對人物眼睛的描寫為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他說:“當我拿起筆畫畫時,就會進入一種好的創作狀態,人性的東西、人氣的東西就會注入到宣紙上,我必須把狀態調整到最佳程度,才能畫出自己生存的感覺。”
李津還是一個具有豐富想象力和浪漫主義情結的藝術家,他常以超現實主義手法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物組合在一起。夢境也是李津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題材,正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些強化了李津的主觀意識,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帶給觀眾無限遐想。他還畫了很多中國繪畫史上沒有的美味佳饌。這些菜品都是李津嘗過或親自下廚做過的,在創作中他會把對這些菜的味覺感受融入到畫筆中。
李津將世俗生活經過藝術的夸張、變形和想象畫到了極致,形成了大俗大雅的藝術效果,這種雅中有俗的率真,直白的可愛,也有雅的筆意、墨韻和情趣。他將自己對生活的真實體驗升華后注入到作品中,畫他的所做、所見和所思,以美人、美食、鮮花為載體,詮釋著他對人生的感悟和世界的認識,回歸人性本真。
李津曾說,“我只是借繪畫這種形式來滋養性情,尋找快意。在當今這個求速度、講效率的時代,多一份閑情,就多一些樂趣。我喜歡簡單的、透明的、輕松的感覺。”這也是近年來李津的作品在西方觀眾中深受喜愛的原因之一。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畫家很少有像李津這樣把具有情調和享受生活的狀態描寫得這樣真實、生動和鮮活,同時又具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這種感覺與西方現代生活方式中的某些點相契合,使他筆下具有獨特東方水墨韻味的作品成為無需翻譯的世界語。他那色艷墨潤、大俗大雅的中國畫,已成為中國觀眾重新認識中國畫、審視生活情趣,西方觀眾了解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一個風景獨特的窗口。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