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藝>新聞眼

      螺螄殼里做道場——十城市小劇場多元運營現狀解析

      時間:2013年07月12日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張婷

      2011年4月,國內首部“80后”勵志話劇《再見李想》在北京朝陽1919小劇場上演

        國家話劇院副院長、戲劇導演王曉鷹曾說:“小劇場不能僅僅為了生存而忽略對藝術的追求,它不僅不能放棄藝術本身的力量,反而要借助這種力量去獲得觀眾的認可,這才是小劇場存在的根本價值。”不過,高貴的理想總免不了遭遇現實的窘困,藝術表達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對觀眾欣賞特點的轉變。如今的小劇場本身,已然成為了一臺悲喜交集的大戲。

        近日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再劇場——中國十城市獨立劇場發展論壇”上,北京蓬蒿劇場,上海下河迷倉、草臺班,廣州水邊吧,南京貓頭鷹劇團等全國各地的小劇場代表通過對談、報告、表演等特殊形式,對各自的藝術理念、經營狀況展開表述。不僅如此,蓬蒿劇場作為論壇的策劃方還在現場報告的環節安排了特邀戲劇人、創作者作為與會評論員,各個劇場之間,劇場與資深戲劇人、創作者、觀眾之間,借助第四屆南鑼鼓巷戲劇節這一平臺,在碰撞的過程中加深了解、互通有無。

        “劇”和“場”

        2008年9月,緊鄰中央戲劇學院的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5號,蓬蒿劇場——一座由民間投資建設的小劇場注冊了工商營業執照,并于2009年2月17日正式獲得由東城區文化主管部門頒發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核定座位數86個。“想要爭取一個這樣的空間,難度相當大”,在這個過程中最讓創辦者王翔難忘的,是缺一不可的“6個證”——工商營業執照、場地經營許可證、演出經紀許可證、組織貸款證、稅務證和統計證。在運作模式上,蓬蒿劇場多年堅持低票價的原則,不僅如此,他們還對80%以上的演出劇目不收取場租,以減輕劇組前期制作成本的壓力。他們還多次以場制合一的形式推出作品,由劇場投資、出品,或采取劇組制作、劇場監制、票房分賬的方式。不過對于上演的劇目,蓬蒿劇場會逐一進行嚴格地篩選、監制,不會像有些劇場那樣只以場租作為標準。

        “劇場”的概念如今已被不斷拓寬,這使人們能更為寬泛地接受各種形式的觀演。如果將“劇”和“場”分開來看,“場”是做戲的地方以及外面更為廣闊的社會場域,“劇”就不只是關在房間里,用演員、燈光和道具假造出來的。身兼導演、編劇、制作人等多職于一身的張獻談到:“劇場到底是什么?它不是建筑物那么簡單,劇場的第一要素是觀眾。觀眾是誰?是在社會環境中行動的人,因此人在哪里劇場就在哪里。只要有同行者一起努力,兩個人也可以構成一個劇場。”2004年的夏天他在上海南端下只角的一間倉庫創辦起下河迷倉——上海第一家非盈利的表演藝術基地,同行者是合作多年的王景國。“我自己不是導演,也不是編劇,但我有我的訴求。我希望下河迷倉能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對社會的進步起一點作用的文化現象,對戲劇本身的探索也盡一點力。”王景國認為作品之外的演后談更有意義,他說:“觀眾代表著社會,走進劇場觀看表演,并且通過演后談對某一社會議題進行品評、討論,挖掘出他們成為‘參與性公眾’的潛能,而不是袖手旁觀,這才是戲劇最根本的意義所在。”當文藝批評家們感慨當下的眾多影視作品缺乏現實性的時候,下河迷倉所呈現的一部部實驗作品卻以“個人化”的視角,與觀眾一道對現實生活的核心問題給予關注和多維度的解讀。

        吐槽之外有反思

        “我們身處的環境很惡劣,但把環境說來說去就只是吐槽大會。反正環境惡劣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小劇場與藝術家、創作者要怎樣去面對這種現狀呢?我們的行動力在哪里?是不是應該更有創造性?是不是應該更有勇氣?是不是應該做更有持久性的、有意思的作品出來?每一個小劇場的人在吐糟之前,也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同樣來自上海的草臺班的代表,名叫瘋子,出語卻冷靜客觀。

        “草臺班”原指農閑時在婚喪嫁娶或節慶廟會上助興的業余班子,2005年春,一個以“草臺班”為名的民間戲劇團體成立,代表的是同仁們保持民間色彩、關注社會議題、做非牟利平民戲劇的自我鞭策。“我們的方式是免費演出,結束后由觀眾自愿捐助;成員們交班費,每個星期天聚會,在一起創作,分享彼此的心得。”瘋子說,“草臺班一路走來的8年間,縱然條件窘迫,卻也獲得了極大的自由,“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分別在2007年和2011年進行的兩次‘拉練計劃’——坐上火車,經杭州、廣州、南京、武漢、濟南到北京,完成《小社會》(第一、二卷)的巡演,在圖書館報告廳、校園課堂、酒吧、當代美術館、民樂館、帳篷劇場以及正規劇院等各種場所進行演出。2011年我們8個人在1個月間走了6座城市,進行了13場演出,舉辦了4場講座,總共花費2.5萬元左右,確實相當辛苦,但也真是腳踏實地地開闊了視野。‘舞臺小世界,世界大舞臺’,現實的生活每天都散發著無窮的戲劇性,我們如何不去置身其中呢?這是一種太好的鍛煉”。

        演出成本決定一場話劇的收費標準,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拿200元至800元,甚至更多的錢去看一場兩個小時的演出,對于多數的普通觀眾而言,看話劇只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打牙祭”。培養健康的話劇氛圍以及固定的觀眾群,真的有那么難?得到的答案是“真的難”。不少業內人士把它歸結為“歷史遺留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國家投入并生產出的作品,在演出時都有一定量的贈票。這項不成文的規定又稱“友情捧場”,看似為作品增加了不少“人氣的光環”,但久而久之,買票看戲反倒成了一件稀奇的事情。

        “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賣票也就不存在贈票,所有的演出都是免費,我們只為讓每個人都可以輕松、自在地接觸到真正有意思的戲劇作品。與其抱怨,還不如想一想實際可行的辦法。并不是一定要到金碧輝煌的大劇院才叫‘去看戲’,像我們在去年5月開展的咖啡劇場,主題就是用喝一杯咖啡的時間遇見一場戲,作品有長有短,觀眾來去自由。”南京貓頭鷹劇團的創辦者陳元元告訴記者,她更加不希望看到的是年輕的戲劇人因為環境的限制而被埋沒,“我們每年有很多戲劇相關專業的學生畢業,導演、表演、編劇專業等,大家花4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最后做的事情卻遠離了他們一直學習的東西,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渴望把自己的東西表達出來,應該提供一個平臺給他們。幸運的是最近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空間,就是南京大學的呂效平老師辦起的黑匣子劇場,免費提供場地,我們的《守歲》就去了那里演出,所有的費用加起來只有幾千塊”。

        如今,年輕一代的觀眾有了走進小劇場的習慣,更多的“80后”、“90后”不再只是窩在家里看電視,他們更注重“存在感”,也就更傾向于群體交流式的文化生活。另外,在微博等更多新型的公共平臺上,專家的壟斷不復存在,人人都有發言權,無論大劇院還是小劇場,作品的各種光環褪去,戲做得好才能有口碑。小劇場的小,是物理空間的小,不是社會擔當與藝術追求的小,因此縱然是小劇場,也能做出大文章。

      (編輯:高晴)
      會員服務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曰韩无码AV片免费播放不卡|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人成高清视频|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最近2019中文字幕电影1|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国少妇无码专区| 人妻丰满熟妇A v无码区不卡 |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