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視聽新時代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廣播影視產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2003年以來,中國廣播影視總收入年均增長22.15%,2012年廣播影視總收入已是2003年的5倍。廣電產業規模的擴大,在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回顧廣電產業發展改革的軌跡,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推動了其快速發展,可以概括為“四個動力”。
一是發展沖動。當今世界,廣電產業是發展迅速的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廣播影視伴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改革發展的步伐,其自身內部積聚著巨大發展潛力和發展沖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媒體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廣電產業的發展沖動空前強勁。
二是改革驅動。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文化體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舉措,從國家戰略高度對包括廣播影視在內的整體文化建設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為廣電產業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大大激發了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活力和潛力。廣電系統相繼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實施事業產業、宣傳經營兩分開,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探索新型廣電管理和發展體制;實行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可經營性資產剝離、制播分離,重塑市場競爭主體;依托廣電媒體優勢,推進臺網聯動、臺網互動,大力發展視聽媒體;大力實施電影院線制改革,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影市場格局。廣電產業成為文化產業中最具影響力和龍頭帶動作用的領域。
三是科技推動。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進程的推進,傳統媒體與視聽新媒體的融合不斷深化。有線電視網雙向化改造技術、地面數字電視網絡技術、直播衛星技術等多種傳輸技術取得新進展,廣播電視已經形成了無線、有線、衛星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傳輸覆蓋體系。數字音頻廣播(DAB)、3D電影電視、4K電影電視、智能終端、IMAX等新業態、新服務不斷涌現,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廣播影視產業附加值不斷增加,極大拓展和挖掘了廣電行業的市場空間和市場潛能。近五年來,網絡視頻市場廣告收入年均增長率達85.3%。技術創新對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需求拉動。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GDP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新的信息傳播渠道和文化娛樂方式不斷涌現。文化消費的多元化和消費的個性化,使廣電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在不斷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持續刺激下,廣播影視不斷增強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拓展市場空間,廣電產業在文化消費需求的強力拉動下快速發展。
當前國際文化市場發展迅速,視聽傳媒競爭日趨激烈,人類文化正步入視聽時代。作為中國視聽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廣電正處在從傳統廣播影視向現代視聽傳媒整體轉型的關鍵時期,各方面對中國廣電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2012年中國廣播影視總收入僅占GDP的0.67%,還不及美國等發達國家視聽傳媒產業占比的一半,其總量也與中國經濟總量、用戶數量、文化容量和國際地位不相稱。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廣電產業將充分利用“四個動力”帶來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按照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部署和要求,順應廣電產業進一步壯大的發展勢頭,著眼現代視聽傳媒新架構,制定新規劃、新戰略和新政策,統合公共服務與產業發展,統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整合各類服務主體、傳輸網絡、內容資源和服務平臺,實施“視聽無處不在”計劃,建設“視聽中國”,積聚更大的發展潛能并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可以預計,以平均每年超過20%的增速估算,5年后廣播影視總收入有望沖破萬億元大關,若按占GDP比例1%以上的奮斗目標來看,這個發展空間就更大,將為新聞宣傳、公共服務、內容建設、國際傳播等事業建設提供更加雄厚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按照上、下游產業鏈間倍乘的經濟規律,廣電產業對社會經濟的總貢獻將會達到幾萬億元人民幣,對國民經濟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現代視聽傳媒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凸顯。(作者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廣電藍皮書)主編)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