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文化惠民“跨”出新境界
跨區域 跨系統 跨所有制配置資源
馬鞍山文化惠民“跨”出新境界
3月,大型歌舞晚會《四季情韻》在馬鞍山大劇院精彩上演。馬鞍山日報記者 邵紀明攝
7月7日是星期天,安徽馬鞍山高專的劉老師照例又來到市里圖書館。自己單位藏書豐富,網絡搜索也很便捷,劉老師之所以非要到圖書館,主要是因為這里的電子閱覽與江蘇南京資源共享,可以查到科研需要的“小眾化”資料。劉老師說:“圖書館這么一‘跨’,我們讀者就免去了跨省的奔波。”
這個名為“馬寧一體化”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項目,是馬鞍山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舉措之一。作為中部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馬鞍山在文化服務建設上一直不乏增量。但是,已經快速發展的文化事業,仍然無法完全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文化需求。于是,馬鞍山借助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用開放的視野來統籌文化惠民的資源。
無論藏書、設施,還是全覆蓋的24小時自助系統,馬鞍山圖書館都堪稱一流水準。為更好地滿足需求,市圖書館在《馬寧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協議》基礎上,與金陵圖書館實現讀者相互認證、數字資源共享、聯合目錄查詢。隔著55公里空間、兩個省的一“跨”,讓馬鞍山電子圖書資源擴張了四五倍,相當于增加了數以百萬冊的藏書。同時,馬鞍山與相距47公里的蕪湖實現了院線“同城”銜接,優秀劇目互相納入對方的演藝院線;并“同城”優化配置演藝策劃、編導和表演人才。
文化與教育分屬兩個部門,學校完備的文體設施,長期利用效率不高。馬鞍山“跨系統”配置資源,實現了各級各類學校文體設施面向社會開放。同時建立起統一物管和委托專業團隊管理的社會化模式。這一“跨”,讓馬鞍山建設以大型文化設施為點,以城市廣場、游園為線,以15分鐘路程為半徑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圈”,變成了現實。
送戲下基層的公益性演出,改革前是國有院團的“特權”。在文化體制改革中,馬鞍山探索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形式,推行配送機制。通過供需見面會,不僅實現劇團演什么戲與老百姓想看什么戲對上“點”的按需供給,而且實現了“誰來演”的市場競爭定奪。這一“跨”,國有院團端正了參演態度,民營院團提高了積極性。
“市民免費開放日”、最低票價20元的“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演出……馬鞍山大劇院幾乎天天都有文化熱點。但這個面積2.5萬平方米的文化地標2010年建成時,如何經營卻讓決策者頗費精力——按慣例國有文化資產理當政府運營,但缺乏資源和開發能力則必然會使之成為低效甚至是負效資產。從政府到市場的這一“跨”,讓市民每年可以看到上演包括50場以上國際演藝團體在內的200多場精彩節目。
打破封閉才能滿足文化需求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井噴”式增長。許多地方的宣傳文化部門感到壓力巨大,往往把無能為力的根源歸結在投入不足、增量欠缺上。
毋庸諱言,長期以來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欠賬,無疑是文化服務滯后于社會需求的重要原因。但是,也應該承認,文化服務存量的低效和負效,同樣甚至是更大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雖然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投入逐年增長,但事業政府包辦和資源條塊分割的封閉狀態,已經成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一大障礙。
馬鞍山市是中部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它并不具備“無止境”投入的財力,也不具備無法復制的文化資源,而是在保持適度質量的同時,通過“跨區域”“跨系統”“跨所有制”配置文化資源,讓市民得以“飽餐”文化精品。馬鞍山的成功,其實就是一句話:打破封閉才能滿足文化需求!
打破封閉,必須具有開放的視野。我們對上項目、做產業,早已具備開放的思維與行動。但在發展文化事業時,仍然把目光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實,正如經濟發展要優勢互補一樣,文化事業也必須互通有無。文化事業建設上的“拿來主義”和只求所用、不求所有所在的境界,尤為重要和必須。
打破封閉,必須要走出利益的“圍城”。長期計劃經濟遺留的條塊意識、區劃意識,人為的把公共資源打上了地區或團體的烙印。為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地文化需求,我們必須用行政加市場的手段,打破這種敝帚自珍的既得利益。要以“文化惠民”為根本出發點,整合資源,統籌運用,服務于市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費。
打破封閉,必須運用深化改革的辦法。要充分遵循文化事業和文化工作的基本規律,既要做到實施改革“拿得起”,又要做到順暢運行“放得下”,一切以事業發展、群眾滿意為標準。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文化事業發展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既要抓好增量加大投入,也要打破事業政府包辦和資源條塊分割的封閉狀態,充分發揮其服務群眾的效益。這一點,地處中部的馬鞍山能夠做到,對發達的東部、欠發達的西部,都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編輯:單軒)
· | [圖片新聞]魅力鋼雕 |
· | 陜西“好歌唱三秦”文化惠民活動迎來百場演出 |
· |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文化惠民” |
· | 文化惠民 走進臨城 中華戲曲演唱會 |
· | 遼寧推出迎全運文化惠民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