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與瓊劇“混搭”演出《獅子樓》
京劇、昆曲、豫劇、越劇、婺劇、口梆子……11個戲曲劇種融匯成一臺演出,9月6日,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臨城縣的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免費享受了一場多劇種、高水平的戲曲盛宴。這是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組織中國戲曲表演藝術高級研修班的近20名學員舉行的“文化惠民,走進臨城”中華戲曲演唱會。
“這是一場特殊的畢業匯報演出,學員們面對的不是領導,而是最基層的群眾。走到群眾中間去,聆聽群眾的聲音,這也是戲曲演員應該學習的一課。”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黨委副書記景小勇說。
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臨城縣擁有2400多年的建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有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自己獨特的戲曲劇種——南調。但經濟上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文化的發展。記者了解到,由于臨城縣現在已經沒有專業的戲曲院團,群眾聚在一起看戲的場景已很難見到。
演出當天,有觀眾早早搬來凳子坐在開發區廣場等候。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這場演出不僅有當地人喜歡的京劇、豫劇,還有當地人從來沒有現場聽過的婺劇、贛劇。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讓豪爽的北方觀眾沉醉在尹派深沉雋永的唱腔里;川劇《變臉》不僅贏得了熱烈掌聲,還讓觀眾了解到變臉是川劇用于揭示劇中人物內心及思想感情變化的一種手段;而臨時“混搭”,由昆曲演員和瓊劇演員聯合演出的《獅子樓》,昆曲與瓊劇的對話,營造出意外的喜劇效果,令觀眾捧腹。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觀眾在微涼的夜風中聚精會神地看著。沒有凳子的,就席地而坐,遠處的觀眾站在了凳子上、三輪車上。“我最擔心的就是演出中間有人走動,影響演出效果,沒想到人越來越多,演出完了,觀眾還不愿離開。”景小勇說。記者采訪到一位當地京劇社的戲迷楊秋香,她一直在用DV拍攝舞臺上的演出。她激動地說:“以前覺得京劇好聽,就加入了業余的京劇社唱京劇,現在才知道還有這么多好聽、好看的劇種,如果沒有這場演出,我們就會錯過很多好東西。”
參加此次演出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高級研修班是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和中國戲曲表演學會聯合舉辦的專門針對優秀戲曲青年演員的培訓班,學員包括浙江京昆藝術中心、福建省芳華越劇團、香港玲瓏越劇團等專業戲曲院團的國家一級演員、優秀青年演員等。在20天的時間里,學員們在北京與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胡芝風等名師面對面。
來自海南省海口市瓊劇團的優秀青年演員吳敘勇說:“平常劇團演出比較密集,難得有這種學習機會,不僅能得到名家指點,還能與同學切磋。我們用3天時間跟浙江昆劇團的武生演員朱振瑩學習了一出《獅子樓》,最終的匯報演出得到了觀眾的肯定,這讓我們在戲曲表演藝術上獲得了很多靈感,對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
據景小勇介紹,中國戲曲表演藝術高級研修班還將不定期地舉辦,而這種薈萃數十個戲曲劇種的匯報演出也將繼續深入到群眾中間,接受群眾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