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向60后致敬——我演《中國合伙人》
電影《中國合伙人》劇照
陳可辛導演說:“我的野心是拍這個時代。”《中國合伙人》不僅解讀了男人的夢與愛,更通過三段情沉淀出“中國式幸福”。我在片中飾演60后良琴,是劇中唯一能給追夢男幸福婚姻的女子。良琴這個角色,是向所有陪伴著戀人沐風櫛雨牽手追夢路的60后女子致敬,她們用真實的生命歷程解讀了“中國式好女人”的概念。良琴是一類女性的代表,她們看似溫柔,但是內心卻是有力量的。
片中的良琴彈得一手好鋼琴,憑自己的能力考上托福和男友共同留學異國,在異國,她打工賺錢分擔經濟壓力……她出得廳堂,經得起風雨。事實上,良琴最可愛的地方是在關鍵時刻懂得低眉,不遮擋戀人的光彩。當人們以為良琴是傻妞時,她只是一笑了之,其實她是大智若愚。
我在片中,依據角色的命運起伏,來改變角色的性格。如良琴在國內時,我努力呈現出她身上氣質才女無憂無慮的感覺。而當良琴出國后,則漸漸展示出地身上的母性力量。她桀驁不遜的丈夫漂洋過海,沒有機會大展鴻圖,理想落差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此時的良琴,堅強的挑起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丈夫喂小白鼠,卻隱瞞她說有份實驗室的工作;良琴做裁縫,卻隱瞞說自己在教鋼琴。
電影中經常閃回一個畫面——良琴噙著淚問丈夫:我們為什么要來。這個畫面亦在片頭中被濃墨重彩推出,是本片經典場面之一。導演陳可辛評價這段表演說:“良琴一滴淚,砸中了兩個男人的心。”一個是導演的心,一個是扮演其丈夫的鄧超的心。
其實大家看到的這場戲是后加入的一場戲,原本在劇情里是要體現丈夫的內心戲。當時我在一旁搭詞,初到紐約的我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的確感同身受,所以每拍一條都很有良琴的心情,說著說著眼淚就崩了盤,就那樣我連哭了三次。后來陳可辛導演覺得如果從良琴的情緒帶出其丈夫孟曉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傷痛的話,給人的感覺會更有張力。就這樣,我們換了機位加拍這一條。表演結束后,陳導演過來對我說:“王振,我覺得這場戲還需要再加分,就是眼淚不可以流下來。不是說剛才我們在情感上做得不足,而是如果眼淚流下來那就是真的覺得委屈,被現實逼垮了。但良琴不是這樣的女人,她可以堅強地面對現實。”
良琴用女人的力量噙住了淚水,她不是在抱怨丈夫孟曉俊,而是在幫助孟曉俊面對現實。怯弱的勇氣,更打動人。所以這個畫面,可以說是電影中最讓人動情的畫面之一。功成名就之后,佟大為飾演的王陽很享受成功,黃曉明飾演的成冬青步步為營,只有鄧超飾演的孟曉駿依舊有著年輕時的猛勁,繼續向前沖,因為他和妻子曾攜手共渡難關,他要給妻子更好的生活,贏回在國外丟掉的面子。良琴是他心中的催化劑。
身為80后的我,并非是在《中國合伙人》中第一次感受到60后好女人的意志。我之前在電視劇《知青》中,就曾深入解讀過60后女人。我覺得60后女人的韌性,最讓人敬佩。苦日子,她們甘之如飴;幸福生活,她們波瀾不驚。她們明白自己的家庭責任,她們就像冬日暖陽,溫暖男人的心靈。事實上,當男人展翅高飛的時候,戀人就是他們的雙翼,助他們高飛,幫他們找準方向。我是帶著對傳統中國女人的敬意來飾演角色的。(作者為電影《中國合伙人》中良琴的扮演者)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