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節目應做璞玉加工者
時間:2013年07月08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韓業庭
《我的中國星》《全能星戰》《夢想星搭檔》……炎炎夏日里,各大衛視推出的真人秀、“造星”類節目空前“發燒”。
對選秀節目而言,主打“情感”牌、展現平民“明星夢”已成不二法則。鼓吹“明星夢”看似接地氣,主打“情感”牌看似有人情味兒,但這些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專業本身,最后用“緋聞”“故事”“廉價的眼淚”吸引觀眾眼球,如此方式“造”出來的“明星”,其專業實力很難讓人滿意。不僅如此,一些真人秀節目鼓吹一夜成名,更平添了社會的浮躁之氣,產生了不好的社會影響,不少未成年學生為成名而放棄學業,醉心于真人秀節目,即是例證。
其實,真人秀也好,“造星”也罷,本無可厚非。如果通過這些活動為社會選出好的藝術苗子,實屬好事一件。問題是“秀”怎么選?“星”如何造?山東衛視近期推出的《中國星力量》提出回歸“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選人標準,選手不僅有才藝展示,還要有“明星素養”的培訓,其選手也多為專業大學生或從事演藝事業多年的藝人。筆者以為,培育“明星素養”的理念和對專業性的強調,為修正當前的“造星”思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作為公眾人物,明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社會和公眾產生示范效應。真人秀節目中的選手可能就是明天的“明星”,選出什么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給社會樹立什么樣的榜樣、向公眾傳遞什么樣的價值觀。建議各電視臺從媒體責任出發,在真人秀節目中多多強調專業素養、藝德考察。
總之,真人秀節目要真正回歸挖掘藝術人才的目的,做璞玉的加工者,而不是生產人工大理石,唯有如此,才能讓節目有生命力,才能獲得持續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