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面具展示“靈魂的藝術”
時間:2013年07月01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云 菲
京族面具(越南)
剛果面具
作為2013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的重要部分,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舉辦的“面具·靈魂的藝術”展覽近日開幕。展出的100件珍貴的面具藏品是按照地區布置的:美洲、大洋洲、亞洲和非洲,在每一個地區的展品當中,又按照文化領域和風格進行分類展示。通過不同地區和不同風格的面具,我們可以發現制作面具的材料是那么豐富,面具的用途又是多么廣泛。除著重凸顯面具的基本功能外,展覽還展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面具遺珍所蘊涵的政權、宗教、教育、農耕、建筑、娛樂等文化信息。
面具是人類生活中一種普通而又特殊的文化現象,它歷史久遠,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發揮著不同的社會作用。非洲面具往往作為調和人與自然的媒介;美洲面具更多地成為狂歡節裝束的組成部分;亞洲面具已然在戲曲藝術中編訂成律,是不可或缺的幕間道具;大洋洲面具則承載著先人靈魂的化身,是陰陽兩界會面的重要手段。就藝術角度而言,面具的材質、工藝和創意也往往讓人驚嘆,木制、青瓷、皮革、玉石、藤蔓甚至工業時代的塑料,都被應用在面具的創作中;編織、雕刻、彩繪、髹漆、刺繡等高超的制作技藝,使面具擁有豐富的表情。
此次展出的面具形態豐富,表現了極強的創造性,或神秘莊重,或幽默詼諧,承載著時代與地域的記憶,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是巴黎塞納河畔一座展示非歐洲文化的藝術殿堂,收藏有來自非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各種原住民文化的原生態藝術精品。法方策展人伊凡·勒·福爾表示,這些來自美洲、大洋洲、亞洲和非洲的面具揭示了世界上不同文化對神祇和神靈的臉孔的表現方式,這些面具的制作是為了與無形的力量建立聯系。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16日。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