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圖瓦: 年輕音樂家消化曲目速度令我驚訝
指揮大師夏爾·迪圖瓦。
北京鋼琴家王羽佳。
指揮大師夏爾·迪圖瓦7月5日將攜英國皇家愛樂登陸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為京城聽眾帶來一場古典主義及印象派交響音樂會。他將與土生土長的北京鋼琴家王羽佳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英國皇家愛樂樂團是英國最繁忙和最受歡迎的樂團之一。2009年,素有管弦樂團“調色師”美譽的迪圖瓦成為樂團的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本次來華巡演,樂團為中國樂迷準備的節目單包括:上半場樂團將演繹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之一門德爾松的《芬格爾巖洞》序曲,以及與王羽佳合作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下半場則是迪圖瓦擅長的法國作品,印象派音樂的創始者德彪西的《大海》和拉威爾的《達芙妮與克羅埃》第二號組曲。
去年底王羽佳剛剛在故鄉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半年后她再次回歸。年僅26歲的她不僅是鋼琴大師格拉夫曼的“掌上明珠”,也頗受艾森巴赫、迪圖瓦、阿什肯納齊、巴倫博伊姆這些世界樂壇上重量級指揮大師及鋼琴大師的賞識,阿巴多常說王羽佳是繼阿格里奇之后最杰出的女鋼琴家。
迪圖瓦:分享和傳達經驗對我很重要
樂團對許多作品有共鳴
我一直很欣賞這個由托馬斯·比徹姆爵士在1946年成立的樂團,這是一個對音樂極其敏銳和多才多藝的樂團。
樂團的音色對我來說很重要。聲音質地對應了音樂的不同類型,也展示了樂團多才多藝的一面。我已經和樂團合作演出過各種各樣的曲目,我發現樂團對許多作品都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共鳴,包括法國、俄羅斯等國的曲目。我們能夠對巡演的曲目進行不同的編排,這對于樂團成員和觀眾們來說都將是一次有趣而且多樣的體驗。
王羽佳成長驚人
在王羽佳16歲的時候我就已經認識她了。我發現她是一個如此不可多得的天才:不僅擁有令人不可思議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她對音樂有敏銳的洞察力。最近,她與我指揮的NHK交響樂團完成了東京三得利音樂廳的首演,又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第一次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了協奏曲。看到她成長為這樣一個驚人的藝術家和女性,我很高興她能作為獨奏加入這次英國皇家愛樂樂團中國巡演。
傳承要靠分享經驗
年輕一代音樂家非常有才華并且渴望學習。事實上,對于他們以如此非凡的速度來消化曲目我感到很驚訝。我覺得分享和傳達自己的經驗和工作方式,對于我來說很重要。在我年輕時,我們被鼓勵不僅要學習音樂符號,還要研究作曲家的生活、作品寫作時期的社會政治環境背景,并將這些融入到學習中來——這是我的導師傳授的經驗。我覺得,幾代人之間也正是通過分享這種學習方式維持了傳承的關系。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