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遺珠處處散落
資深音樂經紀人和唱片公司老板都說他的才華以及歌曲中的思想性在同時代的音樂人中出類拔萃,甚至勝過聞名遐邇的鮑勃·迪倫,但就是這樣一位天才歌手卻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他在上世紀70年代初推出的兩張專輯都無人問津,只得銷聲匿跡。
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專輯被傳播到南非,因為音樂中的反叛和抗爭精神恰巧符合了當時南非人民對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政權的不滿,所以大受歡迎,成為比貓王還有影響力的美國明星。兩位歌迷不懈追尋,終于在90年代找到了這位被傳已經身亡的歌手,并邀請早已安于普通百姓生活的他前往南非舉辦演唱會。連續數場演唱會都盛況空前,他這才知道自己在萬里之外竟有如此多的知音。
這就是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尋找小糖人》所講的故事,借由這部影片,美國人才得以認識了故事的主人公羅德里格斯,醒悟到他們曾經錯過了怎樣優秀的音樂和歌者。據悉,目前美國已有公司在籌劃重新發行他的專輯,并為他在美國本土舉辦巡演。
羅德里格斯的經歷似乎印證了人們一直篤信的一句話——是金子總會閃光的,但其實并不盡然,因為若沒有南非歌迷的執著尋找,若沒有影片主創人員的慧眼識珠,這塊真金也終究免不了被埋沒的命運。
把眼光放回到國內樂壇,這樣的金子也為數不少,比如在《我是歌手》節目中大放異彩的黃綺珊和林志炫,在此之前,沒有多少人聽過他們的名字和歌聲。這些年來人們一直在抱怨流行樂壇的衰落,卻不知道原來我們還有很多真正的好聲音,只是沒有被發掘和注意到。
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把哲學思想融進音樂之中、曾與樸樹和葉蓓齊名的尹吾,20年前就被羅大佑驚為天籟的另類音樂女歌手寶羅,以及當年沒能成功晉級的超女郝菲爾、韓真真等等。他們都可以說是才華出眾,卻因為腳步超前、個性太強等種種原因而被低估和忽視。遺珠處處散落,等待識寶人拭去蒙塵,讓他們重綻光華。
去年因《我是歌手》和《中國好聲音》等節目的熱播,有專業歌手參與的選秀一時成為潮流,這無疑給了沉寂良久的真金們再見天日的機會。如果節目組能夠具備如《尋找小糖人》的主創團隊一樣的眼光,擁有真正想為歌壇繁榮出把力的熱情,多多挖掘一些類似的實力音樂人,把他們再次推向臺前,竊以為其意義要比單純靠唱老歌、炒冷飯來懷舊要大得多。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