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家》:青春片的另一種可能
即將公映的《愛·回家》是一部很獨特的電影。它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并不了解的女子監獄的故事,更在于曾經拍攝過三個版本。從2008年開始籌備算起,身兼編劇、導演二職的陳雙印先后邀請過斯琴高娃、鄔君梅、葉童、朱茵、王學兵、王姬、唐嫣、袁珊珊等眾多知名演員,拍攝了兩個不同版本的《愛·回家》,但最終他的選擇是,重新拍攝沒有任何明星參演的第三個版本。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對前兩版的效果不滿意。”陳雙印對記者說,參演前兩個版本的著名演員個個演技超群,但問題是他覺得自己筆下的那些人物,跟明星們展示出的感覺不一樣。“所以我才會不計成本,重新拍攝了如今公映的這個版本。”陳雙印說。
6月16日北京看片會結束后,觀眾和媒體對《愛·回家》積極的反響,讓陳雙印著實松了口氣。“霍泥芳等年輕演員對片中人物的詮釋,正是我想要的。”陳雙印告訴記者,其實在選演員的時候,自己是著實費了一番氣力的。“影片表現的是生活在女子監獄這個社會神秘角落中的一群特殊女性——女囚,她們每天都在做著凄婉與自由的夢,期冀自己的心靈與肉體能在煉獄中獲得重生。這種人物的狀態,是非常難把握的。”陳雙印表示。
為了創作《愛·回家》的劇本,陳雙印用3年時間采訪了400名女性罪犯,他希望能對女囚這個高墻內的弱勢群體進行一種更為客觀和人性化的展現。影片的主人公葉小彬是高中尖子生,家庭條件優越,本該順利地考入大學并就此展開自己燦爛的人生之路,卻因父母感情破裂而心態失衡,犯下傷害罪鋃鐺入獄。
“花季的少女與冰冷的高墻,本不該有半分半毫的聯系。葉小彬變色的青春,只是中國眾多青少年女囚生命經歷的一個縮影。”陳雙印說,“正所謂‘問題家庭出問題青少年’,父母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破碎的家庭徹徹底底地摧毀了葉小彬原本遵循的價值觀,也使她本該光明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要阻止這樣的悲劇重演,只能依靠美滿幸福家庭的建立。”
除了葉小彬,《愛·回家》中的其他幾位女囚也被陳雙印刻畫得栩栩如生。“影片中的幾個女主人公,都是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下犯罪的,她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傷心的往事、一段不愿再提起的回憶,我們要做的,就是用電影的手法將她們的故事講述出來,從而引起社會的關注、引發人們的關愛。”陳雙印如是道出了創作影片的根本目的。
所幸的是,經過一番波折與苦難,《愛·回家》為觀眾獻上了一個溫暖的結局:葉小彬選擇堅強地面對未來的生活,而她的獄友們也都萌生了改造與重生的欲念,每個人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這樣一部青春題材的監獄片,就此圓滿地落下了帷幕。它留給觀眾的,更多的是希望,而非苦難。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