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如何“揚帆出海”
中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情況(制表:陳恒)
2013年2月,中國對外演出集團主辦,中國金陵藝術團演出的的大型舞劇《牡丹亭》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上演。CFP
“十一五”期間,我國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從102.1億美元增長到143.9億美元,年均增長9.0%;我國文化服務進出口從26.6億美元增長到57億美元,年均增長19.5%。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貿易及文化“走出去”規模日益擴大,但與我國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與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巨大魅力相比,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和“走出去”的規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A 搭建平臺: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數據】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2010年我國電影音像服務出口為1.2億美元,而美國同期電影音像服務出口達145.6億美元,是中國的121倍。截至2010年底,我國新聞出版、廣電音像、文化藝術和娛樂業等領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3.5億美元,投資額僅占我國同期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0.1%。
“文化走出去的靈魂不是簡單地‘走出去’,而是實實在在地‘走進去’,進入西方主流演藝市場。作為純粹以商業模式進入國際演藝市場的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我們深深體會到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在天創國際演藝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東輝看來,對傳播中國文化而言,打造一個有效的海外展示平臺,至關重要。“我們感到沒有自己的演藝場所使我們在海外發展受到了局限。因此,我們決定全資收購白宮劇院,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擁有產權劇院的中國演藝企業。”經過多年在白宮劇院和國際演藝市場的打拼,天創贏得了口碑。2013年白宮劇院決定推出由北京天創演藝公司制作的《馬可·波羅傳奇》。從2014年開始,白宮劇院將形成制度,每年選拔安排若干中國優秀劇目,進行演出。
【點評】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我國文化貿易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發展的基礎依然薄弱,與發達國家文化貿易相比,我們文化產品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還有較大差距,貿易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總量活躍居全球第二,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國際社會在關注中國發展的同時,也開始關注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多的人愿意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這種學習和借鑒的氛圍,為我國文化貿易帶來了很大的市場空間。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文化企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而他們的成功經驗也將為我國文化產業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后一段時期,政府部門將在減免稅收、財政扶持方面為文化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便利化的服務。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