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應當被浸潤還是習得?
時間:2013年05月20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里 皮
由于毛筆的使用,中國書畫總是更多的與文人聯系在一起。古代書畫家很少被定義為藝術家,文人工作之余或仕途不順時總是有著一份寄情山野的理想,藝術大多只是他們的業余愛好。古代以文取仕,因而以文會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一種日常交往的手段。閑來無事,偶爾畫上幾筆自娛很有情趣,朋友之間,展卷互相切磋評議也算得上風雅。時至今日,筆會雅集、曲水流觴,還依然會勾起人們無限的向往與憧憬。也許在技法上存在欠缺,但古代書畫家的創作主要還是側重于浸潤,也更多是在文化與藝術氛圍的浸潤中汲取營養。
與之相應,在生活方式上,現代書畫家承繼了明清之后的傳統,逐漸產生了更多的職業書畫家,他們普遍以藝術創作為謀生手段;在創作方式上,由于現代書畫教育體系更多地借鑒了西方造型藝術教育的經驗,所以更側重技法的訓練,更多地強調了對習得的訓練。藝術是以一定的技法水平為基礎的,沒有技法水平便無所謂氣韻意境。雖然對此觀點,現當代藝術還存在一些分歧,但在中國傳統水墨書畫創作中,相關專業人士的觀點還是較為一致的。當習得了基本技藝之后,如何擁有足夠的審美和創作水平而成為藝術家,依然是一個需要浸潤才能解決的問題。
浸潤在藝術之中,你才會感受到藝術中所蘊藏的魅力。如果你曾經被藝術浸潤過,也許你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也許你最終永遠沒有成為藝術家,但你一定會記得,原來這個世界有如此美妙的聲音、如此美麗的色彩,這種認同感會使你去更深刻地感覺和體悟,這就是藝術帶給我們的意義之所在。
(編輯:單軒)
· | 為何畫界像江湖? |
· | 《中國書畫》紀念創刊十周年 |
· | 7130萬元,唐寅畫作新紀錄誕生 |
· | 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法國藝術家畫作搶眼 |
· | 上海博物館專家稱中國書畫拍賣市場"虛假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