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小人物演繹的愛國情懷——觀電影《廚子戲子痞子》
《廚子戲子痞子》三大影帝同臺
民國三十一年,北平被日軍封城。一邊是日本人的殘暴入侵,另一邊是肆虐華北的“虎烈拉”瘟疫,整個北平城被死寂籠罩著。影片《廚子戲子痞子》即講述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場亂世之中小人物救國的狂歡“鬧劇”……
《廚子戲子痞子》定檔于“愚人節”,以戲謔荒誕的敘事風格掀開了三個男人的瘋狂整蠱戲中戲。影片以抗日戰爭為敘事背景,卻并未濃墨于敵人的大肆入侵或戰爭對百姓的迫害,而是通過發生在日本料理店里的一場荒誕、詼諧的鬧劇,以戲說的方式展開敘述,從而巧妙地規避了戰爭題材影片的刻板和循規蹈矩。影片開篇即上演了一段痞子攔路搶劫的戲碼,痞子誤打誤撞將兩個日本人劫到一家日本料理店,遇上了性格膽小的廚子和神神叨叨的戲子,一連串戲劇化的故事由此展開。這樣的開篇極易使觀眾以為這三個小人物陰差陽錯地與兩名日本生化專家糾纏不清,并沉浸在這群“混搭”人物之間的各種搞笑怪事之中,實則不然。影片隨即以倒敘的形式揭示了三位主角的真實身份,并交代了此次劫持并非偶然,而是經過精密設計,目的是為了截獲日本人救治“虎烈拉”瘟疫的疫苗配方,完成救國重任。此番劇情設置著實令觀眾大感意外,看似荒誕幽默的小故事背后卻藏匿著抗日救國的大計謀。隨后展開的敘事環環相扣,三位主角在嬉笑怒罵中驚險地獲取情報,緊張而搞笑。然而,相較于前半部分流暢完整的敘事,影片后半部分的起承轉合則看似凌亂無章,不免給人以隨意拼湊之感,且閃回的運用略顯刻意,合理性不夠。
與充滿戲劇化的劇情相呼應,影片的角色設置精妙,三位主角的形象各具形態,“賤廚子、陰戲子、賴痞子”的組合妙趣橫生,而在這些夸張的角色背后隱藏的是他們的真實身份:討好日本人的廚子實為語言專家;陰陽怪氣的戲子實為機械專家;唯利是圖的痞子實為生物化學專家。三位“金馬獎”影帝在片中極盡所能地塑造詼諧搞笑的人物形象,展現各自不同于大銀幕上以往角色的顛覆性表演。劉燁在本片中充分展現出了個人的喜劇天分,他通過語言和肢體的表現力,將廚子的猥瑣膽小演繹得十分到位?,F實中即為京劇票友的張涵予扮演戲子可謂手到擒來,更表現出了角色的陰沉與城府。演繹無賴劣性的痞子對黃渤來說駕輕就熟,無論是夸張生動地大跳女裝艷舞,還是身著白大褂做生物實驗,都令觀眾信服。縱然三位主角在本片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但影片在某種程度上過于夸大主角的正面形象,更像是在刻意地塑造“超級英雄”,以“四”敵百的戰斗場面大大降低了人物的可信度。
影片在影像表達上獨樹一幟,體現了電影人一種獨有的懷舊情愫,著實令觀眾動容。如痞子在胡同里打劫日本人,精神失常的日本人把偵緝小分隊的一個隊員釘到木箱里等段落,即使用了默片時代的無聲畫面加字幕的形式,既表達了對默片的致意,同時烘托了獨特的喜劇意味。又如影片結尾處,數張活動的黑白照片講述了柳田櫻和三位主角的人物關系,一段并無新意的愛情故事卻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加以呈現,亦反映了影片的懷舊之意。同時,影片還多次運用漫畫的影像風格,將影片敘事與歷史精妙結合,縱然個別場景的特效并不完滿,依舊能夠體會到影片傳遞出來的一份情懷,以及那個年代下人們對信念的堅守。此外,正片結束后,伴隨著經典歌曲《送別》的音樂,三位主角娓娓道來的獨白,亦展現了影片的創作誠意和濃厚的懷舊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獨特的藝術特質之外,影片在產業層面亦做出了創新。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人不僅在片中飾演主要角色,同時聯合擔任影片出品人,并以片酬入股的方式參與投資,這種導演和演員聯合出品電影的模式引發業內廣泛關注。雙重身份既給予演員自身以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是對國產電影獨立制作模式的一種新嘗試。
《廚子戲子痞子》劍走偏鋒,以插科打諢的喜劇表現為外殼,在嬉笑與瘋癲之間呈現了一段富有傳奇色彩與愛國情懷的抗日故事,看似輕松搞笑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安排,卻充溢著導演對過往青春的緬懷之意。正如片中那句“好戲都需要票房”,相信《廚子戲子痞子》會在四月爆笑著贏得票房豐收。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