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何以“逆襲”中國影市
CFP
作為一部沒有對白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在普遍被看低的情況下,在中國影市成功上演了一場“逆襲”,自2月28日上映以來,不僅好評如潮,而且票房漸入佳境,輕松超越《如果·愛》總票房,刷新了內地歌舞音樂劇電影的票房紀錄。經典名著改編成影視劇在國內外都屢見不鮮,而像《悲慘世界》這樣口碑與票房兼得的卻少之又少。那么,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能給我們今后的名著改編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盡管剛剛獲得第85屆奧斯卡獎三項大獎,盡管在全球的票房累計超過4億美元,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在國內上映前,市場前景卻普遍不被看好。這不僅是因為該片是一部沒有對白的純音樂劇電影,這種表演方式對中國觀眾來說稍顯陌生,而且由于該片沒有配音版,只有中文字幕,給觀眾的接受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還因為近年來奧斯卡獲獎文藝片在國內上映時普遍票房慘淡,如《國王的演講》票房僅615萬元人民幣,《藝術家》和《一次別離》更是只有400多萬元票房。
然而,作為一部音樂劇加文藝片,《悲慘世界》卻在被看低的情況下,在中國影市成功上演了一場“逆襲”,自2月28日上映以來不僅好評如潮,而且票房漸入佳境,至3月5日便已取得3000萬元票房。這一成績使《悲慘世界》輕松超越《如果·愛》總票房,刷新了內地歌舞音樂劇電影的票房紀錄。日前,該片票房已超過5700萬元人民幣。這一成績雖然稱不上多么“華麗”,卻給國內文藝片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表明中國觀眾的欣賞趣味正在日趨多元。
電影院里的歌聲、淚水與掌聲
上周,青年女作家霍艷回到母校北京電影學院觀賞影片。在她的印象中,母校的同學對好電影有一套嚴格的考量標準,他們不給導演面子,就算世界一流導演帶著自己的作品前來展映,一樣有可能遭到哄笑。這一回,《悲慘世界》贏得了禮遇——兩個半小時的片長里,現場幾近鴉雀無聲,當終場燈光亮起,掌聲響徹全場,經久不息。
天津大學的青年教師史靜說,電影《悲慘世界》令她深受感動:“當看到芳汀在思念女兒而不得的痛苦中離世的那一幕,我忍不住流淚了。電影院里有些女孩甚至從頭哭到尾。因為是經典名著改編,很多老人也前來觀看,我看到有人眼里飽含熱淚。”
《悲慘世界》在國內一經公映,便成網絡熱議的焦點。一些知名人士紛紛推薦。演員李冰冰在微博上盛贊這部電影是“一個天才的導演帶領一群天才的演員,歌劇般演繹了一個偉大的故事。深深地震撼,淚流滿面”。影評人周黎明也表示:“經典名著加上經典改編,把原著中最動人心弦的人性力量濃縮了帶給我們。不記得以前看小說看故事片時曾流淚,但音樂劇版每回都能打開淚水的閘門。”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稱贊這部電影“是真正的藝術高明影像,那充滿了人類悲憫心懷的電影哪里是胡編亂造取悅感官的電影可以相比的?”
正是憑借堅挺的口碑,這部高雅的音樂劇電影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影院,感受其獨特的魅力。在上海中國銀聯總部工作的韓楠告訴記者,起初心里有些發怵,擔心欣賞不了,但看到那么多人推薦,便也加入了觀影人流。“剛開始看時不適應歌劇形式,但很快就被歌曲旋律所打動。”韓楠說。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