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賬本也是擔責任
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是否及時和準確,看似一個技術性問題,但它折射出的卻是這些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感高低。
曬賬本也是擔責任
近來,電影《西游降魔篇》15天時間里取得近10億元票房的壯舉又一次喚起了人們對中國電影業的關注熱情,而圍繞華誼兄弟公司在這部電影中的身份疑云和收益多少,更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在讓華誼的股價經歷過山車般起伏的同時,也將中國電影業的眾多問題曝露在聚光燈下。
《西游降魔篇》這樣票房大賣的電影,對作為內地發行方的華誼來說,原本是極好的生意,卻釀成了公司股票一度停牌的危機,直接原因源自參與這部電影的兩家上市公司——華誼和香港比高集團所發布的兩份市場公告。公告中,兩家公司都選擇了有利于自己的模糊表述,強調收益,卻避談成本和風險,以致語焉不詳、內容相悖,令投資者和傳媒陷入迷惑之中。最終,面對市場危機,華誼才終于發布一份內容詳盡的公告,厘清了在“西游”一片中的投資額和身份。
這或許是中國電影企業第一次曬出單部影片的賬本,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但也反映了中國電影業在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電影企業常常以商業機密為理由,拒絕披露在影片項目中的投資額度和收益。而圍繞電影項目中的各方合作,也沒有建立起好萊塢等成熟電影業所具備的第三方監督機制。一部電影花了多少成本,取得了多少收益,常常成為一筆“爛賬”,有時候連投資者也搞不明白,不但容易引發各方糾紛,也使中國電影業成為洗錢的重災區。
而對于中國電影上市企業來說,及時和準確地公開電影投資和收益的信息則更有必要。因為如果摸不清這些企業在電影項目中的具體身份、投資額度和收益,投資者們就難以做出理性的判斷,從而容易引發市場的混亂。未來隨著中國電影上市企業的增多,如果不能盡快建立起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此類紛爭恐怕會越來越多。
上市公司的信息公開是否及時和準確,看似一個技術性問題,但它折射出的卻是這些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感。而除了對投資者的責任,電影公司作為生產文化產品的企業,更肩負著面向觀眾、面向社會的責任,具體表現為創作的水準。當下,很多電影公司為了一時利益盲目跟風或是生產迎合低級趣味的作品,更有不少公司抱著“洗錢”等別有用心的目的粗制濫造,致使市場上出現了不少低質量影片,影響到觀眾對國產電影的信心。
展望未來,中國電影企業要想在日益開放的市場中提升與國外電影大鱷同場競技的能力,必須進一步提升對投資者、觀眾和社會的責任感。一方面,企業只有樹立起對投資者的責任感,不斷提高運營水平,及時、準確地公開信息,才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為企業做大做強爭取更多的資本。另一方面,企業只有強化對觀眾和社會的責任感,生產出大眾喜聞樂見、并能從中獲得教益的電影佳作,才能贏得觀眾的喜愛,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