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宮而言,觀眾是資源,也是壓力——訪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人潮涌動的故宮太和殿
“故宮從歷史中走來,還要健康地走向未來。”每當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現,我們都會想起,這是去年兩會伊始,在故宮深陷“十重門”的時刻臨危受命、接任故宮“掌門人”時的“名言”。
今年兩會前夕,故宮鐵缸被刻字、在筒子河亂扔垃圾等社會事件使得故宮和單霽翔再次引發媒體追訪。就如單霽翔所言,故宮不僅是屬于歷史的,也是屬于當代的,更是屬于未來的。值故宮正在實施故宮保護總體規劃之際,單霽翔今年又帶來8份提案,其中有5份都與故宮相關——游人、觀眾文保素質的提高、加強綜合治理優化故宮參觀環境、呼吁故宮博物院周邊地區治理非法小廣告行為,以及社會各界都十分期待的兩岸故宮聯手辦展,是他,也是社會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
記者: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應當將故宮列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艾米塔什博物館等比肩,與其他博物館相比,故宮有哪些特性和優勢?
單霽翔:我們說的四大博物館、五大博物館,其實只是民間的稱呼,沒有國際定性的評判體系。博物館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計劃到2015年,使故宮博物院有效緩解目前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在2020年基本實現故宮博物院進入安全穩定的健康狀態,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
說到故宮博物院,它有三個世界之最:第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筑群;第二,它是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第三,它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觀眾——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年參觀人數超過1000萬的博物館,去年,這個數字是1534萬。觀眾,對于故宮而言,是壓力,是動力,也是資源。
記者:最近媒體爆出故宮鐵缸被刻字和筒子河垃圾的問題,故宮方面是如何應對的?
單霽翔:這些現象,正是由于媒體的集中報道,才有助于全社會來關注和約束這種行為。我們現在加大了巡查力度:鑒于故宮內巡視人員只有100人,面對數量極端龐大的人流,我們只能要求工作人員盡力而為;更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媒體,號召大家知善惡、明對錯,倡導文明參觀。其實,很多事情,僅靠故宮,是難以解決的,比如刻字、吸煙,故宮沒有執法權,沒有處罰權,我們看到了,只能制止,而通過輿論宣傳,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公眾對故宮的社會監督,可以促進我們對社會職能的重新定位。在過去,我們談到故宮,包括故宮人,都會覺得這里是一個研究機構、文化殿堂。而今,我們重新將它定位為一個開放的公共文化機構,每一個公民、每一個熱愛故宮的人,都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
當然,作為一個身兼多職的文化機構,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單位,也是文化旅游景點,所以觀眾的構成十分復雜,大家來故宮的目的也各有不同,這是社會表現集中濃縮和反映的地方,如何讓觀眾來故宮接受精神文明教育,故宮人的想法是首先自己要努力。
去年,我們開展了凈化參觀環境的行動,只要是故宮的工作人員,看到垃圾,都要撿起來。去年一年,我因為撿地上的垃圾彎腰不下幾百次,這件事還被媒體發現拍了照片,有一些評論說“院長應該多考慮一些大事”,但我認為,凈化博物館的環境,就是天大的事,當我們所有人都注意到環境的美化,博物館的整體氛圍就會不同。
記者:故宮文物被盜事件曾經是中國文物界的重大傷痛,目前故宮在加強安保方面有哪些新的進展和舉措?
單霽翔:原來故宮的安防設施在國內是比較先進的,而在提升保護能力方面有欠缺,我們已經14年沒有更新設施,致使后來一些省級博物館的安保能力都超過了故宮。去年10月,新的安保系統投入使用,安裝了75%,防盜系統今年年底全部安裝完畢,防火系統明年年底全部安裝完畢,到那時候,故宮的安防系統將是全世界博物館體系中最強大的。
故宮的安保不能降低標準,而且它一定得是最適合故宮的:地下17條管線、無數條小巷、洶涌的人流、眾多的室外文物……我們還針對文物,設計了一種像條形碼一樣的東西,文物一旦移動,它就會報警;還有窗戶,要設計成透明度高又砸不碎的;像人群集中的地方,比如御花園,很多國外媒體都說,這里沒有發生踩踏事件,真是一個奇跡。我們如何防患于未然,設計針對人流密集地區的安保設施,這都需要時間來檢驗安保的效果。
在文物犯罪高發的當代,集團化、暴力化、智能化成為犯罪的新趨勢,我們也應該不斷地努力,提升新的安防能力。
記者:幾年前媒體人爆出故宮售賣品牌咖啡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目前故宮在這一方面的開發有哪些新進展?
單霽翔:觀眾有需求,我們就應該有更好的服務,但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要有度。我們研發周邊產品、紀念品的時候,參照的標準是既能為觀眾服務,又能保證博物館的文化氛圍,而不能以盈利為目的。故宮的這些文化產品,我們要求都要具有我們藏品的文化信息,而不能是旅游商品的大集合;在空間設計方面,不能讓賣商品喧賓奪主,而要保證博物館清新的文化氛圍;在數量方面,我們去年研發了300多件文化產品,目前以每年200至300件的速度更新。
記者:今年1月,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馮明珠院長會面,商定了兩岸故宮舉辦乾隆特展的事項,臺北“故宮博物院”向北京故宮借展品約40件,如今這些作品是否已經確定?近年來兩岸故宮合作舉辦展覽3次,北京先后向臺北借出展品61件,目前是否仍然沒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品在大陸展出的消息?
單霽翔:我今年4月將會去臺北,將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詳細討論今年秋天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乾隆皇帝藝術品味特展”的情況和具體展品,兩岸故宮還會落實十幾個交流項目,其中也包括將在新的午門展廳舉辦的宮廷文化展而特設的兩岸高層學術研討活動的安排。
除此之外,201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聯合舉辦90周年院慶,現在我們正在進行內容設計。關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來京展出的問題,在今天有很多障礙,可以說,這些障礙不是兩岸故宮能夠解決的,我們也熱切企盼這個問題能夠早日解決。
(編輯: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