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中國聲音
中國獨立藝術展:真正的自主
——訪中國獨立藝術展總策展人王林
場地有四五千平方米,參展作品數量龐大……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大型平行展“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總策展人王林向本報記者糾正了媒體的誤報:“參展藝術家的人數要在3月份最后確定下來,目前有100多位藝術家,不能單純從藝術家的數量來說此次中國在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是歷次最大規模,但是場地面積和參展作品數量確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和中國館的展覽相比,“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可算是相當大規模的展覽了。與此次展覽相關的5個工作團隊,包括王林帶領的策展團隊、承辦機構、意大利威尼斯的工作團隊、中意雙方組成的展覽設計與布置團隊以及廣東美術館的工作團隊,都忙翻了天。“其實,宋莊還有一個團隊,因為我們的展覽會在威尼斯雙年展結束后,分別于明年春節、4月在廣東美術館、宋莊作巡展。”王林說。
平行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面向全球非營利藝術機構,由自由策展人公開申報的學術性展覽,其指向為原創性的藝術創作。對于非官方機構,帶如此多的作品去威尼斯參展,實在是一件多頭緒的困難事。中國的藝術機構、藝術家、藝術批評家普遍缺乏國外策展經驗,王林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策劃了上一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之后,他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但是問題源源不斷地來,只能“見招拆招”。
“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場地是工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展覽場地。如何在工廠空間里做展廳,這是需要好好處理的問題。威尼斯關于美術展覽有各種各樣的規定,包括建筑的、物流的、環境的等等,而且國外的人工費很貴。和國內同樣規模的展覽相比,困難程度不止增加10倍。”王林強調,作這樣的展覽,在每個重要的環節上都不能出現問題。可見,中國藝術家的國外群展所體現出的意義,不只是藝術交流呈現的,更是一次藝術機制的接軌過程。
談到這次展覽的內容特色,王林表示有兩個重要特質:一是讓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自主呈現;二是展覽內容的真實性。他解釋道:“過去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交流囿于他者的眼光,有海外資本的市場操作,也有中國官方意識形態的篩選,呈現的都是經過過度選擇的作品。而這次的展覽是中國的藝術家、藝術批評家自主表現的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解。我們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所選擇的作品會更接近藝術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充分呈現當下的中國。”
據了解,本次“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呈現的聲音”涉及到的媒介包括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行為以及文獻,展覽開幕時間是威尼斯當地時間6月1日,5月29日-31日預展。在王林看來,國外辦展也像是一個“覓知音”的過程。“國外的觀眾對中國藝術也挺關注的,因為他們能從中透視到中國社會、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真實狀況,他們有這樣一種期待。另外,去威尼斯雙年展的觀眾對藝術的理解有著相當的水準,他們很容易感知到什么是優秀的、好的藝術作品。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其實就是一個相互激發、啟發的過程。”他說。
(編輯:黃遠)
· | 王春辰:中國的數字藝術發展 |
· | 王春辰: 韓國當代藝術的新視角 |
· | 2013年4月份“AAC藝術中國”策展人提名: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