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書城+影城”模式帶來雙贏效應
全國第一家“書城+影城”模式自去年10月12日在深圳華夏星光國際影城運營以來,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2013年1月31日,共接待觀眾7萬多人次,經營收入達220萬元。與影城結為一體的南山書城客流量為71萬多人次,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86575人次,增長了13.45%,充分體現了影城與書城的有效互動。
國內電影發行的文化央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在積極探索發展新型業態過程中,與正在尋找提升傳統書業的深圳出版發行集團一拍即合,提出“書城+影城”的運營模式,共同投資成立深圳華夏星光國際影城,在深圳南山書城第一個試點推出。“書城+影城”的復合經營模式突破了單體書城或單體影城發展的瓶頸,充分展現影業和書業融合的優勢,互為支持成為良性互動,為公眾提供更為便捷的綜合文化服務,并使多元文化產業得到提升,讓紙質閱讀、電子閱讀、影像閱讀薈萃在一起,成為時尚閱讀的一道風景。
來自華夏星光國際影城的數據表明,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該影城以個性化的文化創意優勢成為主流影院中的新品類。除了主打“4D動感影廳”外,影城還上演小劇場話劇,逢周末開設“星光兒童劇場”。特別是,影城還引導深圳人“讀”“品”藝術電影。與名著和暢銷讀物改編的電影放映相結合,約請作者來影城簽名售書,并在觀影后與觀眾舉行沙龍活動,使書業與影業互動,以影像促進閱讀,以閱讀帶動影像。影城除大堂空間外,另辟15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用作會員和觀眾休憩、討論、等位的公共場所。吧內不定期舉辦電影講座、電影文化沙龍、電影海報展、電影道具展、公益小拍賣等多種形式的電影文化活動。書城與影城自運營以來,已聯合舉辦了“書與電影”論壇,邀請北大教授李楊、著名編劇周勁翔與觀眾讀者探討文學與電影的關系;舉辦了電影沙龍,邀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主講“藝術院線在中國能實現嗎”;邀請導演鄭大圣攜電影《天津閑人》來深交流,嘗試用電影講述地方文化。
據悉,類似的探索在全國尚無先例,影城負責人表示,有信心爭取通過3至5年的努力,將深圳打造成為中國藝術電影推廣的重要實驗區,在藝術電影的推介與市場培養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編輯:竹子)
· | 深圳獲得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 |
· | 深圳福田: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優化管理 |
· | 文化也有“鐘點工” |
· | 深圳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展在京舉辦 |
· | 文化改革發展進行時 深圳有座免費劇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