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自己的作品嗎?
近日,電視劇《楚漢傳奇》正在幾大衛視播出,在觀眾質疑其“臺詞白化”、“細節悖史”、“情節瓊瑤化”、“人物穿越”等的同時,也傳出編劇汪海林對導演高希希亂改劇本的指責;而電影《白鹿原》的劇本爭議似乎現在還沒有定論。拋開這些細節不說,但就時下影視劇導演將自己的導演之作署名“XX作品”,而不是“XX導演作品”,即飽含著對編劇的漠視和極不尊重。
俗話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好的劇本是作品成功的基礎。但隨著商業化的甚囂塵上,某些大牌導演便將編劇置之一旁,堂而皇之地標明“XX作品”,最初是影視導演如此,如今連舞臺劇導演也如法炮制。特別是面對年輕的不知名的編劇,有的導演隨意亂改,不僅改變了劇本原先的結構與線索,而且改變了人物的命運,致使劇作前后矛盾,細節漏洞百出,甚至出現常識性的錯誤而貽笑大方。還有的導演將劇本改得一塌糊涂不說,更要將自己也置于編劇之列,讓年輕的編劇們敢怒而不敢言。
誠然,劇本乃一度創作,一部成功的作品離不開導演的二度創作。但沒有劇本的基礎,二度創作再花哨也無法掩飾作品的蒼白,也就算不上成功之作。而且導演在二度創作時,也需尊重編劇的勞動,不能隨意亂改,如果改得面目全非,那還不如另起爐灶,自己動手寫劇本。著名戲劇導演田沁馨,其導演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創作劇本,所以她可以理直氣壯地在其作品的海報上標明“田沁馨作品”。再如知名實驗導演孟京輝,其作品多是由夫人廖一梅主筆,署名“孟京輝作品”好像是人家的家事,只要夫人無異議,旁人無權說三道四。應當承認,導演中心制有其合理性,導演對劇作的二次處理也在其藝術職責的范疇之內。但時下許多大牌導演自恃自己在圈內的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無視編劇,實乃自我膨脹,亟須反省和改正。
鑒于影視劇編劇與導演的矛盾,也有法律工作者提議,導演是否可以無限度地修改編劇的本子,與編劇是否授權有關,如果編劇沒有明確授權對方可以隨意修改自己的本子,那么著作權法的規定中有一條就是“保護作品完整權”,導演無權隨意修改編劇的作品,更不能將自己也置于編劇之列。這些都需在合同中明確,僅有口頭約定是不行的。
也有人說,時下影視尤其是電影爛片太多,與導演不尊重編劇隨意亂改劇本有關聯。名導演無視編劇,署名“XX作品”引人反感。而這一弊端,如今又蔓延到了舞臺上,這不僅傷害了年輕編劇們的創作積極性,而且也對當下的“劇本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對于藝術發展極其有害。望有關導演能夠三思,不要讓人質疑:這是你自己的作品嗎?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