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的油畫藝術視野
張鵬,1961年生于沈陽,先后在魯迅美術學院(學士)、莫斯科師范大學(研修)、中央美術學院(碩士)、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習,并且多次到歐洲、澳洲、非洲、亞洲等國進行學者訪問和考察交流。
現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景觀造型藝術委員會副主席、教育部高校藝術類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藝委會委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美術與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遼寧省裝飾協會副會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保教育項目評審專家、遼寧省政府學位辦公室學科評議組專家、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學科評審組專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教材培訓專家、沈陽市優秀專家、沈陽市首屆創新型領軍人才。
在藝術風格競呈的中國油畫界,張鵬無疑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中年油畫家。張鵬又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關注靈魂的藝術經歷者、一位藝術良知的闡發者和藝術精神的探究者,更是一位藝術責任與使命的主動擔當者和守望者。十幾年來,他堅持藝術立場和油畫藝術的探索,探究了當下油畫的發展狀態,中正地表現了其中可貴的精神品質。
透過張鵬的油畫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他十幾年來所表現的精神狀態的不同層面、不同題材、不同地域和不同品質。他與俄羅斯、日本油畫家聯展,他的歐洲油畫、遼寧風情、安徽皖南寫生等等,無一不體現他的油畫創作狀態和他的藝術視野。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們來看張鵬的油畫創作即可發現,他的大多數油畫充滿著情感的介入和浸潤,其中一些作品,如《宇宙之手》《星球碰撞》《浴溝西屯》《峪村小溪》等,甚至富有很強的情感張力,但是支撐這些作品基本構架和主要脈絡的卻每每是一種精神的翕張和藝術想象的延展,是一種理性的或者說知性的力量。換句更為直截了當的話說,張鵬的油畫在本質上是靈魂和思想的審美外化,是一種精神魅力的沛然呈顯。譬如,張鵬經過近一年的潛心研究與創作準備,于2008年成功將“油彩藝術的宇觀架構”立項為高校重大原創課題。其間通過組織啟動“鑄就大學生宇宙之魂”活動,著力普及重大原創課題成果,將課題內容導入課堂教學,借開創我國天體美術創作的題材優勢,有效組織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師生創作百余幅天體油畫作品,舉辦此課題階段性作品成果展3次。2009年又在北京天文館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主辦了中國首屆天體油畫創作作品展。同年在中國天文學會年會上,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被譽為“中國天體油畫創作第一團隊”,張鵬被譽為“中國天體油畫創作第一人”。張鵬在北京天文館所展出的4幅天體油畫作品,作為科研成果轉換以百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獲得收藏。張鵬和他的創作團隊創作的天體美術作品,已得到智利、阿根廷、美國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巡展邀請。張鵬選擇天體油彩繪畫并把它推向新的高度,不僅體現著放眼四海、取精用弘的藝術胸襟,而且包含了以繪畫為通道與人類太空對話的自覺追求。
正如張鵬畫宇宙一樣,他的油畫藝術世界里的精神追詢和藝術言說也呈現多層次、多側面和多色彩的情形。譬如,張鵬創立的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大型題材創作工作室,創作了大型主題畫《毛主席扶我上擔架》。這幅作品的主人公是張鵬的岳父游好揚將軍,張鵬非常崇拜他,經過資料搜集、整理素材和實地考察,歷時一年多的創作構思,終于完成。張鵬深有感觸地說:“作為一個畫家、教育家,我們應該讓世界看到在滿目滄桑的近代史中,中華民族每當遇到各種磨難都會煥發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我們讀過前人眼中的歷史,我們也應向后代展示我們‘眼中’的歷史。因為歷史總是當代的,其實我們展示的是我們自己。”張鵬在這幅畫中承載著豐沛的思想含量和深遠的藝術意蘊。他把毛主席當年長征時的氣質和神態都表現出來了。事實上,張鵬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一向保持著清醒的創作意識,始終堅持從藝術本體出發,按照藝術規律進行人物塑造,直至意旨的熔鑄,努力追求著形神合一的油畫世界,其中個性化的著力點,很值得藝術界關注。
首先,張鵬進行《毛主席扶我上擔架》創作,特別注重自身的生命體驗和心靈感悟;其次,在這幅作品中,他強化和提升了整個畫面的藝術質感,這是一種扎扎實實的貢獻和促進;第三,持續進行審美形態的探索和創新,除了內化為前面所說的作品精神意涵的深度追求之外,更多的則外化為審美形態和藝術風格。正是張鵬有這種清醒的自覺,以及精神意義上的升華,使其在創作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激情,同時也使他的油畫創作擁有純正的審美品格,更接近藝術的應然之境。
張鵬的現場風景寫生油畫作品是他藝術創作的另一大特色,作品大都用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正確的遠近法來表現,并結合傳統用筆,夸大畫刀在畫面上的表現作用,畫刀與顏色在刀法的變幻中賦予寫生作品新的視覺沖擊。張鵬對于現場風景寫生作品中遠、中、近的關系并沒有嚴格區分,畫面中的景物一般近看混沌一片,遠看才能見出空間的層次。但張鵬又沒有嚴格按照西方繪畫的模式將遠景盡力推遠,他的畫面空間是有限制的空間。無論在空間、構圖、色彩諸多方面,張鵬都體現出一種有節制的暢達、有刀法的自由,可謂渾然一體。對于張鵬來說,現場風景寫生作為一種觀看世界、表達自我的行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從表面上看,他畫了一批作品,但這些作品卻創造了一種新的“現實”,這個畫布上的“現實”,使張鵬的日常生活有了精神上的歸宿,使他心凈如洗、心平氣和,從而現場風景寫生成為張鵬與自然對話并將自然據為己有的一種方式。張鵬通過現場風景寫生,對現實加以提煉和歸納,給自然景色賦予一種個性面貌,現場風景寫生已成為他認識自然的心靈之窗,并呈現出他自己的心靈和豐富的藝術想象。油畫家宋惠民評價張鵬的畫:“在傳承中力求創新,把學院派繪畫語言作為主要的依托,在扎實的造型和色彩的基礎上,通過學養融入構成與裝飾化的語言。”因此,張鵬以相當成熟的寫意化方式——包括造型、用筆、用色等,完美地創作了他的現場風景寫生油畫,可以說是東方與西方、寫實與寫意的成功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張鵬的精力是超人的,他的勤奮很難有人能與之相比。5部美術理論專著達百余萬字,已成為全國美術學教育最系統的范本及教材之一;由他主編的全國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科書創建了系統的抽象繪畫教育課程,并在北京大山子藝術區、上海大東方當代藝術中心率先創建了全國高校教學實踐基地;他還獨立引進外資5000萬元用于發展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的美術教育,承辦文化部中俄國家年油畫展及第三屆全國藝術院校院長高峰論壇等,每個項目都凝結著他的智慧與勤奮。當“張鵬寫生遼寧”的計劃一實施就得到了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及臺灣教育基金會的關注;他“寫生遼寧”的200件作品,已有100余件被機構及個人收藏;臺灣連續兩年為他舉辦“張鵬寫生遼寧”油畫作品展,遼寧這一地域名稱也因“張鵬寫生遼寧”而在臺灣家喻戶曉。
綜上所述,張鵬的油畫藝術是獨見功力的,他創造出了自己獨具特點的油畫風格和審美語境,發揮了油畫藝術在天體油畫創作的審美創造表現力,將油畫表現力推向了極致。他還將藝術教育與藝術創作全面融合,開創了一個廣闊的藝術創作新視野。當觀賞者跟隨張鵬進入他的油畫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領域時,便會從中領略到他寬闊的藝術視野和油畫風格的藝術魅力。
(作者系遼寧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毛主席扶我上擔架(布面油畫) 張鵬 楊華 張逢安 唐連符 李炎 荊成義
宇宙之手(布面油畫) 張鵬
山野人家(布面油畫) 張鵬
馬頭星云(布面油畫) 張鵬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