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田:電影要超越現實,創造夢幻
誰能想到,三個男人的狼狽旅程改變了華語片歷史。盡管有人說《泰囧》“三俗”,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創造了奇跡,超過11億的票房,使它成為華語片歷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這一回,投資方光線傳媒可謂是押對了寶。近日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第十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嘉賓對話中也不可回避地談及《泰囧》及他對電影的一些看法。
每一位導演都有一個《教父》夢
“這部電影(《泰囧》)已經成為一個事件,不是都屬于我的功勞。”當嘉賓與聽眾將目光齊齊投向王長田時,王長田這樣表示。他說在他接觸的百余位電影導演中,他都問過他們同一個問題:你最想拍的電影是什么?聽到回答最多的,是《教父》。王長田想,每一位導演都有一個《教父》夢,《教父》講了一個好故事,誕生了一部好電影,影響了整個電影行業。他認為,一個好的故事中首先要確定一個人物,如果這個人物是正面人物,就一定要有他軟弱的一面;如果是一個邪惡人物,就一定要有他人性的一面。有了人物之后,將人物放在非正常的環境之中,看他跟社會、跟他人產生沖突,然后怎樣化解這個沖突。在這個過程中,觀眾會假設自己是劇中的人物,跟著人物去喜怒哀樂、心驚肉跳,或者被他們震撼,或者被他們感動。
邏輯不對,觀眾一定罵你
非正常的環境、非正常的事件組成一個好故事,這非常重要。——王長田這樣強調。無疑,《教父》是這樣的影片,《泰囧》也是,盡管并不是每位導演都有《泰囧》夢。不過,王長田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在中國要講好故事,我們受到非常多的限制。其中一種是我們從小受現實主義教育長大,滿腦子都是現實主義的東西。而且,如同吃飯要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樣,我們對影片的要求也很高。正因為現實主義作祟,觀眾對影片的邏輯性要求極為苛刻。“我們總是在想影片中的東西跟我們的生活像不像、合理不合理,對于不像的地方我們很難接受。”所以,王長田不得不跟所有的項目負責人包括導演強調,邏輯是第一位的。“你的故事再好,手段再豐富,演員演得再好,邏輯不對,觀眾一定罵你。”這種文化影響電影人的創造。在王長田看來,強調邏輯是不得已而為之,電影是一種浪漫的東西,它不像電視劇,電視劇比較寫實,電影要超越現實,創造夢幻。
一部電影不能改變中國電影現狀
對于《泰囧》的成功,王長田說,不能把《泰囧》神話,它就是按照純粹的喜劇類型電影的創作手法講了一個好的故事,當然它在各個方面的搭配和標準是比較高的而已。在一次培訓中,一位著名編劇對喜劇片做了十幾條分析,而他所總結的每一種手法都在《泰囧》中出現過。
王長田認為《泰囧》也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比如挖掘國內導演的潛力、培養新導演、堅持商業類型片路線、品牌化和系列化影片等等,不過,“一部電影絕對不可能改變中國電影的現狀,大家不要高看它的作用”,王長田指出,根本上來說《泰囧》就是一部商業類型喜劇,不過是愉悅一下大家的身心,如此而已。
(編輯:竹子)
· | 《泰囧》的成功源于喜劇的力量 |
· | 《泰囧》賀歲:在笑聲中告別2012 |
· | 徐崢:囧途上的奇葩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