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信的文化理論體系建構——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概論》
《概論》史論結合,定位準確,體現出了鮮明的科學性。其理論觀點吸收了當前學界的研究成果,又結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在理論上是集成創新之作,同時又富有現實感,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概論》結構嚴整,論述全面,具有鮮明的系統性特點。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意蘊豐富,也使其內在地成為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層論述到實踐層論述的有機而完整的文本結構。
《概論》結合實踐、直面問題,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該書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強烈的問題意識,其寫作的出發點不只是建構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而是解決文化發展問題,包括理論問題,也包括實踐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道路和實踐、理論體系、制度是四位一體的,其中理論體系往往帶有靈魂性、指導性意義。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是一個關鍵,是一個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韓永進撰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一書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的建構和探索,是一項涉及文化發展全局的基礎性理論工程,是走向自信的文化理論體系建構。總體來看,《概論》體現出了如下三個鮮明特點:
首先,《概論》史論結合,定位準確,體現出了鮮明的科學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只有在這個理論框架內才能得到準確說明。《概論》設置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詳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的時代背景、思想淵源、形成歷程、主要內容及理論意義。下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詳論其思想傳承、主要構成、基本性質和基本內容。這樣就很好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了橫向結構上的理論定位。作者還從歷史的維度科學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毛澤東文化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既堅持了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等基本原理,又結合了時代特色和實踐發展帶來的新要求,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的縱向理論定位。這兩個理論定位為我們準確把握其歷史地位和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概論》的科學性還體現為作者嚴格求實求真的態度,其理論觀點吸收了當前學界的研究成果,又結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在理論上是集成創新之作,同時又富有現實感,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寫作方式和思維方式,無疑更少偏見和謬誤,其科學性更強。
其次,《概論》結構嚴整,論述全面,具有鮮明的系統性特點。該著作從文化自覺論、文化建設論、文化規律論三個層面展開論述,自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在“文化建設論”一章,又分為“文化創新論”、“文化體制改革論”、“思想道德論”、“文化事業論”、“文化產業論”、“文化傳承論”、“對外文化交流論”、“文化領導論”八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進行了體系建構。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一節,以“文化與經濟”、“文化與政治”、“文化與人民”、“文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與社會”、“文化與執政黨”六個層面展開敘述,系統地闡明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這些方面都顯現了作者滲透于整部著作中的體系化建構的努力,這樣的結果就是在文本結構和論述上具有了鮮明的系統性特征。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系統性不僅表現在形式上,更為重要的是它體現在內容上。內涵的系統性既使作者的論述更為嚴謹周密,也使諸內涵的聯系更為緊湊和有機。比如,《概論》分四個方面論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四個方面在內涵上的系統性,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意蘊豐富,也使其內在地成為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層論述到實踐層論述的有機而完整的文本結構。
再次,《概論》結合實踐、直面問題,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該書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強烈的問題意識,其寫作的出發點不只是建構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而是解決文化發展問題,包括理論問題,也包括實踐問題。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要求回答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哪些規律、怎樣認識和遵循這些規律等關鍵問題。《概論》的核心內容就是圍繞這些關鍵問題展開的。第一部分是文化自覺論,主要回答“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即文化的性質問題,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通過多角度多側面論述和相互比較,強調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文化地位作用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通過回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形成與發展,從發展道路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通過分析文化強國的具體目標和文化建設上“三步走”的藍圖,從文化建設目標任務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部分是文化建設論,核心是解決“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前一部分主要解決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怎樣建設的問題。這一部分涉及文化創新、文化體制改革、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這些方面的理論觀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指涉具體文化建設實踐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三部分是文化規律論,核心是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自身有哪些規律,以及如何遵循這些規律的問題。這部分分別從創作生產論、鑒賞批評論、文學藝術家論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以上所論都帶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這樣這部著作展現給我們的就不僅是理論上的修養,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夠培育讀者在文化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概論》一書較為全面地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并在此基礎上為我們勾勒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嘗試解決和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一系列關涉方向、理論和實踐的基本問題。該著作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富有啟示。它的出版對于推動文化自覺、理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理論自信,無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編輯:路濤)
· | 首屆美術文化周刊學術邀請展舉辦 |
· | 中國文化志愿者:在海外傳遞中國夢 |
· | 讓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
· | 李屹:志愿服務為人民 繁榮文昌新輝煌 |
· | 全國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會議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