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領袖情結”如何左右市場行情
8280萬元成交的《祖國頌》競拍激烈,兩次幾乎落槌,一直在場內買家和場外電話買家之間角逐,最終花落場內買家
在12月3日結束的保利秋拍夜場“向三位大師致敬”中,齊白石的作品又成為場內外爭奪時間最長、成交價最高的一幅作品。當這幅《祖國頌》亮相時,拍賣師的第一句宣傳語就是“這是為毛主席所畫的作品”,領袖人物的光彩無疑讓該作品的分量在競投者的心中遠超同場拍賣的其他作品。從拍賣結果看,夜場中先期拍賣的李可染、陸儼少兩位大師的作品最高成交價遠遠低于仙鶴與太陽共舞的《祖國頌》。
同樣是三位大師,作品的境遇卻全然不同,不免有懂行者為陸儼少叫不平。當晚北京亞洲大酒店的拍場中,座無虛席,站立者一層挨一層。然而,連保利自己可能都會吃驚,陸儼少最為重量級的作品——目前所知市場中可流通的集合陸儼少人物、山水造詣的最大尺幅的歷史人物題材作品《女真人生活圖》,居然流拍。這件作品創作于1957年至1958年,以橫向巨幅構圖,磅礴大氣,女真人部落中的200余人、畜分布于群山之間,老到、壯闊又不失精微。它的起拍價達3800萬人民幣,僅次于齊白石的《祖國頌》,遠高于李可染專場的最高估價——山水畫《雄關漫道·蒼山如海 鏡心》2500萬至3000萬人民幣,而后者成交價約4082萬人民幣。
是因為陸儼少在拍場上名聲不夠響亮么?似乎也不完全如此。回看陸儼少作品拍賣紀錄可以發現,早在2004年翰海春拍,陸儼少的《杜甫詩意冊》創拍近7000萬元,被認為是書畫拍賣的一次劇烈震蕩。這一百開冊頁的學術史價值在市場上得到了應有的體現。2010年、2011年,陸儼少成交價過千萬的作品頻現拍場,其《峽江險水》《春江不老》拍出約4000萬元的高價。而今年保利秋拍推出的陸儼少專場,1975年作《稼軒詞意對題冊》創專場的最高成交價,僅為1495萬元,且落槌于估價之間。陸儼少專場5件拍品,就有1件流拍,另3件作品估價本在80萬到250萬之間,成交價也落于180萬至260萬之間。在2012年嘉德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場上,陸儼少作品的流拍比例也偏高,而且最高成交價也只有200萬元左右。如此,只能推斷藏家惜售陸儼少精品,或者新買家對陸儼少重量級作品不敢接盤——同樣付出4000萬元,買拍場上名聲最大的畫家如齊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等的作品更加合算,有利于今后的拋售。
而拍場名氣從何而來呢?最受歡迎的拍品,總得與領袖人物有點千絲萬縷的聯系,拍品的政治價值往往超過學術價值,因為拍賣是由買家市場決定的。嘉德2011年春拍中創4.255億元天價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就是一個典型,它是齊白石在1945年抗戰勝利后為蔣介石六十壽慶所作。另外,還有傅抱石《毛澤東詩意冊》在北京翰海2011年秋拍中拍出2.3億元,和2003年中貿圣佳的秋拍紀錄1800萬元相比,已經翻十倍有余。而李可染的億元作品更加凸顯政治意味:他的《長征》在2010年嘉德秋拍以1.075億元成交;《韶山》在今年嘉德春拍以1.242億成交;他在1962年到1964年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名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為主題進行的系列創作作品之一《萬山紅遍》則以2.9325億元成交價成為今年春拍第一天價拍品。
試想,如果是個人買家購買以上天價拍品,那種對于領袖人物的仰慕、對領袖氣派的追崇流露無遺;如果是機構買家出手,或許認為這樣的作品與企業的地位非常匹配。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在拍場上這些作品都被大買家爭搶許久,有爭搶,就有下一個“接盤者”。那作為投資、投機來說,《祖國頌》《萬山紅遍》都是最可能保值、增值的“績優股”。而拍賣公司也充分了解買家的心態,不斷推出同類拍品,以“領袖”為賣點,冠之以“巔峰作品”,讓拍場成為買家與買家之間的財富較量地。《祖國頌》拍賣過程中,兩次幾乎落槌,拍賣師的刻意等待和話語提示,都讓猶豫的買家不斷加價,最后成為場內買家和場外電話買家之間一對一的爭搶,價格一路推至7200萬元,電話買家才掛斷電話。最后,加傭金在內8280萬元的成交價,也著實讓場內機構買家出了血。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