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胸懷 色彩人生——水彩畫名家董海全與他的藝術創作
漁村 董海全
水彩畫的表現張力和獨特的創作手法,在當今人們審美觀逐漸提高的情況下,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了這一畫種。在山東美術界就有一位一直醉心于水彩畫創作,不被熙攘市場所擾,幾十年默默無聞為自己所摯愛的水彩畫事業而耕耘,用自己獨特的色彩語言全身心地描繪著心中最靚麗的水彩美景,并將這一源于西方的畫種演變為用來表現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他就是水彩畫家董海全。
對于幾十年在水彩畫領域創作、探索的董海全來說,用他的畫筆在表現其作品的意趣、意境、內涵和用色彩傳情以及水味所營造的透明、輕快、淋漓的藝術效果上,一直讓他著迷,他傾其全部精力去深入發現、創作和研究。就像他的恩師宋守宏所說:“對于色彩的恰當運用,他下過一番苦功,很注重對水彩畫本體語言的探索和研究?!?/p>
董海全的畫作,透過其通透的視覺感受和酣暢淋漓、自然灑脫的意境,給人以色彩沖動和無限的表現張力,并把其追求和諧構建、性情陶冶的創作主旨彰顯無遺。他在感受生活、發現生活、描繪生活中,提取自己想得到的有意味的形式。他的靈感和創作來源于生活、發酵于生活,且善于以自己的眼睛和悟性選擇與心靈默契的場景,用色彩淋漓去張揚自己內心的沖動和表現欲望。水彩畫各種技法的運用,使他的每幅畫作的畫面水乳交融,帶來令人陶醉的特殊風韻和習習爽朗的清風。這也正是對他所講的“意在筆先與意在筆后,隨意寫形與隨形寫意”創作思想的彰顯和詮釋。
作為畫家,創新往往成為其藝術之路常青的最大動力。他常說,藝術家要直接從自然界汲取創作的靈感。繪畫創作的方法就是一種思想與思維方式感悟的過程,繪畫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形、無態、無色、無為而治。藝無止境、精益求精,是一個藝術家具備的能量。
對于水彩畫創作,藝術家首先要具備超前的主題意識、精品意識和地域意識。董海全作為一個從沂蒙山里走出的藝術家,青島的溫潤空氣和濟南泉水的靈性,滋養出他既有老子無為而治又有孔子儒家中庸思想所注滿水彩畫本體語言的水與彩關系。
董海全除了正常的創作和工作外,絕大多數時間用于外出寫生,將無比豐富的生活體驗凝聚成無限視角的跨度,彰顯于他的創作之中。他的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用全部的精力修煉水彩,凝聚思想,作品體現的是一個山東漢子、一個北方水彩畫家文化精神的最大表白。
“有法之極歸于無法,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闭沁@種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素材,重視寫生,善于模山范水,對景、對人落筆的“直譯”,對自然山川和人文生活消化后的“意譯”,使他創作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生命氣息和精髓。有位業內人士就曾說:“觀賞董海全的作品,仿佛是在觀賞一部電影,又像是在讀一首詩。”
在創作中董海全總是以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和散遠的心情去觀察,去探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平衡,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一種“恒”的大美境界。他善于將自己的智慧語言、思想和內涵在似像非像的表現中,彰顯耐看和受看的精髓。作為原山東水彩畫會會長宋守宏得意門生的董海全,在善于學習和借鑒別人表現手法的同時,更突出了自己的個性,堅守自己的繪畫思想,積極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描繪自己的藝術人生,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藝術輝煌。
在創作技法上,他多年來苦心鉆研,著意創新,大膽拓展水彩畫的用筆范圍,營造出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他除了沿用傳統的刀刮法、蠟筆法、噴水法、撒鹽法、對印法、油漬法等技法,還把刷墻的滾筒應用于創作中,并采用色調膠營造出畫作的厚重感,還在畫紙上涂蠟輔之以色,著意創造出斑駁和顫動的意境……他因酷愛而闖出了無限的創造天地,更因酷愛而在原味生活中找尋到藝術生活的色彩。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