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秋拍將鳴鑼——“廣韻樓”藏書過億估價引人關注
《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鉅宋廣韻》五卷
繼今年春拍“過云樓”藏書拍出2.16億元的天價并引發廣泛關注后,古籍善本逐漸成為多家拍賣公司力推的板塊。12月7日,北京保利秋拍上,囊括823部、近萬冊珍貴古籍善本的“廣韻樓”藏書將現身拍場。絕世宋版孤本《鉅宋廣韻》、120余部明代白棉紙善本、明代閔凌刻套印本等珍貴古籍及過億元的估價,都使得此次“廣韻樓”藏書拍賣頗為引人注目。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無斷流,而書籍,則是文化傳承最直接的載體,承載著還原歷史、明鑒未來的重任。
如今時下,2012年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季大型拍賣即將鳴鑼啟瑞,此次保利秋拍一大重點便是隆重推出“廣韻樓”珍貴古籍善本的拍賣,可算是匯聚精品眾多,亮點頻仍。
“廣韻樓”齋號取自藏家所擁有的絕世宋版孤本《鉅宋廣韻》一書。“廣韻樓”藏古籍善本計823部,近萬冊。涵蓋明代及以前時期文物300余件、清代善本430余件,民國年間精刻本數十件。其中經北京市文物局歷年評定國家一級文物數十余部,國家二級文物百余部。經《中國古籍善本總目》明確著錄,有國家館藏的清乾隆以前善本300余部,這當中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作品53件,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作品61件。另有數十件如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人寫經、盛唐敦煌寫經、北宋大觀初年(公元1107年)刻板大藏經、明代內府泥金寫藏文經八千頌、清代名家遞藏經抄本《鉅鹿東觀集》等手寫孤本均為世間少有之物,未有國家公藏記錄。
談到古籍收藏,歷代收藏大家皆重宋元之本,往往以有無宋元版本來衡量其收藏水平。最著名如清末民國版本鑒賞大家傅增湘之“雙鑒樓”即取自其所入藏宋紹興二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刊本《資治通鑒》與祖傳元刻本《資治通鑒音注》二部合璧。民國時年既有宋版貴如黃金的說法。時至今時,隨著年月的流逝,明代書籍亦已保存不已,何況宋元?有幸的是,此批“廣韻樓”所藏善本之中,宋元版多有十余部。其中堪稱中流砥柱者,為南宋麻沙鎮南劉仕隆宅刻本《鉅宋廣韻》五卷。此書為絕世孤本,未見各家著錄,首有牌記,原藏于海外。其他如北宋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福州東禪寺崇寧萬壽大藏經、北宋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福州等覺禪院刻崇寧大藏本宗鏡錄、“雙鑒樓”傅增湘家藏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劉氏日新堂刻本《韻府群玉》均為無二特藏,當為所寶。
此批善本中亦有明清兩代內府及藩府、王府刻書凡20余部,其中明代內府圖書9部、清代順治朝以至光緒朝刊印內府圖書13部,藩府王府刻書各一部,均為刊印精美之作。確為難得的是其中一部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司禮監刻本、宋真德秀撰《大學衍義》四十三卷中,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御批讀書記一段,崇禎御批,為此僅見。“廣韻樓”藏書中還有數部前清“天祿琳瑯”遺珍傳世。其中一部明嘉靖刻本宋呂祖謙《詳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一書附原裝書箱,曾被視為宋版入藏清宮,乾隆五璽俱全,著錄于《天祿琳瑯后編》。書原裝保存,書品完整,亦可堪稱市場少有之珍品。
近年來,市場一路走俏的明代白棉紙善本也是此批“廣韻樓”藏書的重中之重,多達120余部。其中不乏如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刻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明萬歷年刊《方氏墨譜》、明嘉靖間楊九洲書屋刻本《初學記》、明嘉靖刊郭云鵬本《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等精刊世罕之品。其他如明刻《錦繡萬花谷》《新鐫批評出相韓湘子》《新刻全像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明刻清印《列女傳》等或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引人關注,或以精美細膩的版刻流傳美名。
明代閔凌刻套印本歷來是市場熱捧的對象。由于條件所限,這些書籍一經面世便被世人所珍,往往市場流通很少,保存下來的也堪屬鳳毛麟角。根據國家圖書館劃定,凡著錄于《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之書,幾乎全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之中,由此也可看出明代閔凌刻的珍貴程度與入藏地位。此批“廣韻樓”珍藏善本中,明代閔凌刻套印書籍共18部,另有清宮內府刊印四色、五色套印之作,多刊印精美,保存品相上佳。
此批“廣韻樓”所藏古籍善本,其質量與數量規模皆已近大型公藏圖書館水平,甚至超越了很多公立收藏機構。其中,經北京市文物局歷年評定國家一級文物數十余件。2012年9月26日,國家圖書館召開了關于此批“廣韻樓”珍藏古籍善本的專業學術研討,與會者多為現今國內版本目錄學大家,其圍繞“廣韻樓”藏書中的版本價值展開了熱烈、嚴謹的討論與評定。古籍善本是傳承文化符號的載體,也是歷經千百年流傳至今的珍貴文物,其價值當被世人所重。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