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書全集》出版座談會在文物出版社召開
11月5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迄今最大最系統的中國古代法書墨跡全集《中國法書全集》出版座談會在文物出版社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中國書法雜志社副社長郭志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雷振方,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谷溪,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鄭曉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邱振中,北京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田伯平,北京書協副主席葉培貴,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主任鄧寶劍等出席座談會。
文物出版社董事長張全國介紹說:“《中國法書全集》是文物出版社繼《中國繪畫全集》、《中國青銅器全集》、《中國竹木牙角器全集》之后,承擔的又一項國家重點出版工程。為出版《中國法書全集》,出版社調集了全部書法編輯力量,編輯工作歷經八載,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國家這一重要出版任務。”
《中國法書全集》副主編蘇士澍介紹了《全集》的兩個突出特點:權威性、系統性。他說:“本書權威性體現在《全集》所收作品的真實性與藝術代表性方面。收錄的作品原則上以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巡回鑒定中遴選的法書精品為基礎,酌收大陸內外博物館所藏的部分重要作品。鑒定組包括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諸位先生,是上世紀中葉國家組織的一個權威書畫鑒定組。本書時間跨度上起先秦,下至晚清;收錄包括甲骨、銅器、玉石、磚陶、竹木簡牘、絹、紙等諸多質地的傳世墨跡;每件作品除本幅外,還盡可能收錄了題跋,并附作品尺寸、質地、收藏單位、釋文、鈐印、著錄、賞析等基礎資料信息;全書按歷史朝代編排,每個朝代中按作者的生存年代排序,同一書家的作品則按創作年代先后排序。”
《中國法書全集》各分卷主編匯集了目前國內各相關領域的一流權威:先秦兩漢卷主編宋鎮豪、魏晉南北朝卷主編王靖憲、隋唐五代卷主編蘇士澍、宋代卷主編馬寶杰、元代卷主編王連起、明代卷主編蕭燕翼、清代卷主編單國霖。
法書墨跡是最能反映古代書法藝術面貌的書法存留形式。與會專家們充分肯定了《中國法書全集》的編纂質量和藝術傳承價值,認為其在中國書法史乃至出版史上都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件。
《中國法書全集》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系統工程的子工程,也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的收官之作。上世紀80年代,繼60卷本《中國美術全集》之后,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規劃了中國美術遺產搶救整理工程——《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長許力以曾說:“1989年,我們已經完成了《中國美術全集》,完成以前,啟功先生給時任中央宣傳部長的鄧力群寫了一封信,他認為《中國美術全集》卷數過少,不可能包容這么多藝術門類的內容,建議再出一部更全的美術全集。鄧力群同志贊成啟功的意見,因此展開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的工作。”
啟功先生后來曾擔任總計302卷的《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總主編。同時,他非常重視法書墨跡的藝術價值,始終關注《中國法書全集》的編纂工作,不僅直接策劃、指導了18卷本《中國法書全集》的出版工作,還親自出任主編。該書也成為啟功先生生前主編的最后一套大型工具書,是先生留給后人的又一筆巨大的文化財富。
《中國法書全集》共分18卷,計先秦兩漢一卷、魏晉南北朝一卷、隋唐五代三卷、宋代三卷、元代三卷、明代四卷、清代三卷。共收作品1849件。全書于2012年初正式面世。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