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韻江南風——浙江海寧中青年畫展縱覽
10月10日至15日,由浙江省海寧市政府主辦,中國國家畫廊雜志社、海寧市文聯承辦的“墨韻江南風——浙江海寧中青年畫展”在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海寧市副市長胡燕子,海寧市政協副主席、海寧市文聯主席田耘等出席展覽開幕式。
本次展覽展出了章耀、孫海峰、馮琎、陳偉農4位畫家創作的100余件作品。在同期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美術界專家學者從海寧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內涵、創作手法、成長空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近年來,海寧市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培養當代文化人才,此次晉京推出“墨韻江南風”展覽和研討會,正是海寧市人民政府開展實施“當代海寧中青年文藝人才重點扶持”文化工程的首批成果展示。此項工程每年由海寧市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中青年文化藝術人才的扶持,既是為了培養和造就一批當代本土文藝領軍人物以接續歷史文化名人,也是當地文化界走出海寧、走向全國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項新舉措。
——編 者
開幕式現場
學術研討會現場
專家共論海寧墨韻
田耘 海寧市政協副主席、嘉興市文聯副主席、海寧市文聯主席
在中國歷史上,位于錢塘江畔的歷史文化古城海寧,曾經出現過無數的文化名人,就中國水墨而言,近代也曾有李因、徐菊庵、馬軼之、沈紅茶等名家。近年來,海寧市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大力培養當代文化人才。對此,海寧市政府對文化的投入加大,開展實施“當代海寧中青年文藝人才重點扶持工程”,讓海寧的中青年文學藝術家走向全國。這個項目每年由海寧市安排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對中青年文化藝術人才的扶持,持續推出各文藝類別的當代本土文藝領軍人物,目的是加快培養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名人。
楊維民 天津畫院藝委會秘書長
展覽精致、豐富。我感到人文、地域氣息十分濃厚,有一種江南滋潤之氣撲面而來。4位畫家的作品面孔清晰,代表了海寧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當代面貌,特別是江浙水墨的現代生態。海寧精神:敬業奉獻,猛進如潮,展現出如潮如浪的時代精神,而20世紀的中國畫,也與海寧的時代精神不謀而合。
4位畫家中,我和孫海峰比較熟,但他最近畫什么,我特別想知道,從這個展覽中我獲得了答案。陳偉農的作品展現出深厚的書法功底,他把書法元素融入作品之中,在作品中呈現現代構成的特色。馮琎的作品十分親切,受到何家英等畫家的影響;她的工筆既可以找到傳統的元素,又體現了大量的江南題材,這是她的優勢,今后將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孫海峰特別勤奮,他創作需要大量寫生,可以說他的任何作品都是有出處的。
主題性創作和個人創作之間常常會出現矛盾,有時候在一定的主流思想引導下,與畫家個人的藝術風格有需要磨合之處,這就需要畫家自己的功力,以自己的思索、痛苦、功力,得到升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個展覽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反映出當今畫壇許多熱門話題。
董雷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廊》雜志編輯
此次展覽名稱非常好,突出了江南風格,4位畫家個性面貌差異非常大。章耀的創作符合我的審美情趣;孫海峰的勤奮能夠從他的作品中看出來,他在筆墨上反復暈染,有張有弛;馮琎的工筆受到何家英的影響,比如《月下荷塘》展現出成熟的技法,但如果更進一步有可能會俗,退則有可能味道不夠,中間的掌控十分重要;陳偉農畫作的第一感覺有趙無極的影子,特別是形式感方面。展覽主題鮮明,畫家面貌迥異,希望這4位畫家在水墨藝術的創作上再次有所突破。
楊慧東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
我曾經在南方上學、在北方工作,所以對來自“南方”的展覽,天然地就有親切感。當今水墨畫壇,繪畫的地域性是一個熱點話題。北方密體山水難免有“黑沉沉、干巴巴”的視覺效果,而南方繪畫有鮮明的面貌,感覺非常強烈。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畫的地域性色彩在減弱,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浪潮,但如果我們追求繪畫的一體化、文化的一體化,將會是個悲哀。
本次展覽展現出海寧這個縣級市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江南畫家對于創作江南風景自然有著優勢和敏感。章耀的作品可以與石濤的作品形成聯系,但比石濤更為虛散、通透;陳偉農的當代水墨不可以用傳統的標準來衡量,如何用傳統媒材,呈現出當代人的思考,如《錢江潮》,如果以傳統筆墨,則無法表現這種雄強的美。
我們想到南方,有可能總覺得是一味柔淡,只能“蕭散”、“平遠”,但其實潘天壽等畫家展現出了浙派的霸悍、雄強。海寧有這么高水平的畫家群體,展現出深厚的人文傳統和個人的靈性與努力。
唐吟方 《收藏家》雜志編輯部主任
當代社會信息發達,使得文化的地域性逐漸消失,畫家們參與很多活動,有共同的水氤墨散的南方風貌也在情理之中。從此次展覽,我們可以看出海寧市政府注意到文化軟實力促進對于整個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專門資助當代文化名人的培養與建設,這是一件非常有眼光的事情,其收益要比引進一個項目大得多,意義也更重大得多。
查律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書法系教師、博士后
看到這4位畫家的作品,感到變化很大,與我當年在海寧接觸他們時有了很大改觀。孫海峰表達的意味十分突出;章耀的大作品充滿整體感和深度,但又顯得那么輕松;陳偉農的作品醇厚、凝練、明朗,越來越有中國味道。可以說,江南是根線牽著我們,我們這些江南畫家具有江南氣質,這是東西方什么藝術改變不了的,我們的內在氣質都在,我們的基因寫的是海寧。
吳濤毅 中國美協研究部主任
海寧的名人文化如何傳承,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看到海寧市政府的舉措——經常性地讓社會公眾看到海寧文藝家現在的創作面貌,這是一件非常有遠見的事。
孫海峰的作品寫生氣息非常濃,他畫的就是自己的生活;陳偉農作為旅法畫家,他對中西文化碰撞進行了持久的深入探索:當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在考慮怎么畫的問題,國外藝術思潮已經在討論畫不畫的問題,陳偉農的做法則是將書法與中國畫結合,將西方造型元素與傳統水墨結合,給出自己的答案;馮琎的作品中有濃重的青花意識,這是她對民族藝術的汲取和繼承,她的工筆畫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不要過早形成風格,還要繼續探索下去。歷史的責任落在這一代畫家身上,如何將傳統發揚光大、如何再提升使自己的作品更有精神內涵,這個展覽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張桐禹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章耀的作品可以以2010年為界,之前有點過于拘泥于風格上的東西,而現在則把以前的部分東西甩掉了,從這個框架中再生成新的東西,我認為他的步子還可以邁得再大一點;孫海峰對色彩、構成十分敏感,從中可以看到他前些年迷惘過后的思考;馮琎通過作品對工筆歷史做了很多梳理,希望她的畫更有深度;陳偉農用自己的畫筆架起中西方交流的橋梁,而如何不僅只通過材料的顛覆而真正加入中國元素,加入中國文化的含量,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次展覽,表明中青年一代畫家的創作理路更為內斂、包含了先輩畫家的文化能量,而更反映出海寧人特有的精神品格。
魏廣君 中國國家畫院畫家、《中國國家畫廊》雜志編輯
章耀的繪畫作品有書法家的造型,馮琎的造型觀和色彩十分成熟,既有婉約的韻味,又有應該存在的力度;而陳偉農的線條有著書寫性的筆觸,那些像假名一樣的書寫,展現的是作者純粹的思考……展覽的種種,都給人眾多可以闡釋和解讀的空間。
陳明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美術》雜志編輯
中國畫如何創新、如何創作屬于我們今天的中國畫,這是當代畫壇都在思索的問題,也更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此次展覽中,4位畫家對這些問題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章耀的風格十分多元,他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呈現不同的風格,在這其中,我十分喜歡他的小品,能夠體現畫家自身的功力,而又展現出古代文人閑云野鶴的狀態,是塵世都市人羨慕的狀態。孫海峰的作品有著厚重的墨色,展現出造型的功力,他承襲宋以來的中國畫特征,而又接觸西方風景畫的繪畫元素,在濃墨中有一抹朱紅印章,與傳統繪畫中印章蓋在留白處十分不同,這是一種繪畫元素,起到調節畫面的作用。馮琎的作品呈現出女性畫家婉約的氣質,造型、章法十分唯美,人物造型上既有古代仕女的小八字眉,又融入現代人的審美意識,達到古今融合的藝術效果;但她的畫似乎受到從事連環畫創作的影響,用線似乎有些平均。陳偉農的作品,我認為還是中國人的繪畫,東方的意蘊和中國畫特別的氣質,墨色的延伸,展現出畫家遠大的宇宙氣質和宇宙精神。
王學海 浙江省作協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海寧市張宗祥書畫院院長
墨韻是優雅的風度,有生命節奏的筆墨,在江南柔曼之風的吹拂下,朵朵花開是墨浪,水韻悠悠抹漣漪。這是“墨韻江南風”展覽的由來。在水、墨、色、心的交融下,浙江海寧4位杰出的中青年畫家到京城,既展示他們近年來精品力作,放達他們對藝術的詩意追求,更在于晉京求教京城的名流大家,在日后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更趨成熟。
章耀,追慕古人,富于構成情趣的美學追求;孫海峰,試圖以南方浙派筆墨與北方山水雄強之氣相融的自度者;馮琎,狀物寫生,殆出天巧,古雅清麗中內涵的韻味淡淡逸出;陳偉農,十年闖蕩歐洲的探索者,把中國畫的神奇懸浮在21世紀域外的空間的藝術行者。
確實,海寧4位畫家的作品展,正是體現了浙江畫家在堅守傳統筆墨上的新探索與世界性的追求。它同時還帶出了能引起全國畫壇關注的5個問題:水墨寫生的層次與美感處理的創新問題;輕松狀態下,線條怎樣抒寫出現代性韻味來;工筆與畫面構成,如何更能合理地突出現代性;南方山水與北方山水之間,如何更好地融合并能轉換出新的山水表達;中國水墨與西方現代藝術怎樣在匯通之中進行新的詮釋。他們積極的創作姿態就是要靈性地去回應生活中每一個聲音、每一個新的景象。
(本文由本報記者張亞萌根據錄音整理)
章 耀:又名章藥,章草,字古木,號畇蘆,又號若畯。生于浙江海寧,祖籍湖州荻港。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畫院特聘畫師、南京書畫院特聘畫師、海寧徐邦達藝術館副館長。
斜陽潭影 章 耀
孫海峰:號夾谷子。出生于浙江海寧,先后就讀于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精英班。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文化部青聯美術委員會委員、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浙江畫院研究員。
網師園一景 孫海峰
馮 琎:筆名曉風。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學士學位。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員、嘉興畫院特聘畫師、海寧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海寧市文聯創作研究室專業畫師。
滿室清香 馮 琎
陳偉農:旅法藝術家,出生于海寧,1988年中國美術學院畢業,2001年作為法國巴黎國際藝術中心訪問學者開始旅居法國巴黎,常年往返于中國海寧與法國巴黎之間,曾獲法蘭西國家美術沙龍夏爾·科泰大師獎。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造型藝術家聯盟、法蘭西國家美術沙龍、法國藝術家協會等團體成員。
布上懸書 陳偉農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