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立體與詩情的多元——《潁川詩草——陳文玲詩詞選》新書發布暨中華詩詞高端研討會在惠州召開
為積極響應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進一步推動惠州市文學藝術的發展,由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南開大學、中國文聯出版社、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惠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潁川詩草——陳文玲詩詞選》新書發布會暨中華詩詞高端研討會近日在惠州召開。本期特編發與會學者專家的發言,與廣大讀者共同關注傳統詩詞的創作現狀,感知當代詩人詞人在弘揚傳統詩詞文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發布會致辭
陳文玲在發布會上致辭
陳文玲: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綜合司司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著名經濟學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詩人,博士生導師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的機遇,因為大家能點評我的創作并對中華詩詞的振興提出很多真知灼見。在此我要說明兩點:
第一,我的書僅是引出大家演講的話題。我從一個經濟學家,從一個政府的工作人員,到被人稱作詩人,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所以還很不習慣。
我從小就喜歡寫作,并把它作為自己一種抒發內心感情的方式。這讓我工作之余非常愉快。我認為我是初涉詩壇,但是卻非常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熱愛這種詩詞的創作方式。事實上兩年中出版的這兩本書并非是兩年的時間寫作完成的。在出版之前,得到了鄭伯農、袁行霈先生,文懷沙老師,還有忽培元、梁彥等友人的鼓勵。出版社張海君博士也做了大量工作,使大家對我的書評價較高。鄭伯農會長幫我修改了第二本書中的十幾首作品。我的第一本書,文懷沙老師幫我修改了二十幾首。袁行霈先生看完書之后提出了修改意見,連書中注釋和解析不準確的地方都提了出來。感謝大家的指點,感謝我的領導、同事、好朋友的鼓勵和支持。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感謝鄭伯農會長,感謝袁行霈先生、文懷沙老人,感謝李文朝會長等,還有易行先生。他們都對我以前隨感而發的作品進行了認真的推敲。鄭伯農會長為我的第一本書寫了序言,其中有兩句話:“物質的產品生產出來要及時消費,精神的產品則要反復回爐。”這兩句話對我觸動非常深。
我覺得大家對我詩詞的好評,首先要歸功于這個時代,歸功于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歸功于我難得的工作崗位和我周圍的外部環境,是這些因素給了我很多的靈感和感受生活的機會。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惠州市委、市政府和惠州市委宣傳部以及惠州市文聯,感謝主辦單位中國作協、中華詩詞學會、南開大學、惠州市委宣傳部、惠州市文聯和中國文聯出版社,感謝我尊敬的師長、親愛的詩友和好友。你們一直以來給予我的所有關心、鼓勵、支持和幫助,你們深厚的文學造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都給了我心靈新的滋養,都是我創作的不竭動力。
我將向各位前輩和詩友們學習,向具有各方面學養和貢獻的文化大家求教,從中國幾千年創造的文化百花園中汲取營養,以更高的思想境界、藝術修養和勤奮創作要求自己,力爭更多地創作特別是創作精品,以報答我親愛的祖國和人民,報答這個偉大的時代。中華詩詞的復興和繁榮,需要一支具有較高藝術潛質同時又具有較高思想境界的隊伍,也需要全體國民提高對自己寶貴的文化資源的認同感和文化修養,更需要一批人共同為此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有著完全不同的客觀規律,她的核心競爭力是若干具有文化創造能力的個體組合成的隊伍,這是一項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甚至終生為之奮斗的事業,在這個意義上說,創造軟競爭力比硬競爭力要難得多。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讓我們大家繼續創造新的文化財富,并將此轉化為國家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借此機會,把我新作的一首詞作《踏莎行·東江雅頌》獻給大家:
貴客高朋,
激流涌動,
滿城疊翠華章共。
羅浮山下論詩風,
開懷吐納東坡夢。
玉塔微瀾,
東江雅頌,
西湖老樹滄桑橫。
襟懷坦蕩寫人生,
一更吐月情涌動。
陳訓廷|中共惠州市委副書記
惠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盛唐到清末,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產生了大量的文學佳作。一代文豪蘇東坡曾謫居惠州,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千古佳句。近代史上惠州涌現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
隨著惠州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文化事業的繁榮興旺得到了有力推動。近年來,我市文學藝術蓬勃發展。連續四屆奪得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地市級第一名;去年第五屆全國“三名”(名社、名刊、名編)筆會在我市成功舉行,中國小小說創作基地落戶惠州,一大批影視作品紛紛在惠州開拍;以惠州詩詞楹聯學會和西湖詩社為核心的詩詞愛好者創作異常活躍,佳作不斷。今日惠州的文化藝術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盛世領詩風、盛世涌詩情!陳文玲女士多年來筆耕不輟,以激情、真情和熱情謳歌這個偉大的時代。她曾幾度到惠州做重大課題調研,并為惠州市四套班子和干部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學術報告。工作之余,陳文玲女士在惠州寫下了多首詩詞,這些詩詞充分體現了她對惠州這片熱土的真情厚愛。“詩言志”、“詩言情”、“詩言理”,陳文玲女士的詩詞不矯揉造作,如潺潺流水般自然流暢,深受全國尤其是我們惠州廣大讀者的喜愛。讀陳文玲女士的詩詞,不僅讓我們領略到她獨到的思想情懷和藝術境界,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當今詩壇的藝術芬芳和縷縷新風。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