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主打不給力 國慶檔票房何以不如人意
8天“最長”黃金周畫上句號,此前被業內評估為 “史上最慘烈的國慶檔”在不溫不火之中收官。據統計數字,從9月30日起至10月8日,全國累積票房約4.4億元。《太極1:從零開始》《銅雀臺》《危險關系》《二次曝光》和《環形使者》5部大片鏖戰,在相比去年場次增加近五成的情況下,總票房增加不足兩成,人次同比增長不足一成。領頭大片《太極1》艱難過億,比起去年國慶檔《白蛇傳說》《畫壁》分別近兩億的戰績失色許多。
五大主打都不給力
今年“雙節”相連,讓不少新片瞄準國慶檔。奇幻動作片《太極1:從零開始》,云集了周潤發、劉亦菲等明星的古裝片《銅雀臺》,由章子怡、張柏芝、張東健聯袂主演的 《危險關系》,以及李玉與范冰冰三度聯手炮制的愛情懸疑片《二次曝光》,全球同步上映的好萊塢科幻大片 《環形使者》成為五大主打影片,加上《寶貝女兒好媽媽之吃記憶的大雪球》《薩米大冒險》等動畫電影和《敢死隊2》《白鹿原》等尚在映的“老片”,今年國慶檔約有20部題材、類型各異的影片在市場搏殺。
大片多了,票房并沒有水漲船高,五部大片均無出挑表現:此前被捧為“神片”的《環形使者》票房逼近億元線,《銅雀臺》累計近8000萬元,《二次曝光》超過7000萬元,榜尾的《危險關系》5000萬元,而榜首的《太極1》也只是勉強過億。
預期票房增長落空
相比以往大片輕松過億的局面,今年國慶檔票房“成績單”可謂慘淡。唯一過億的 《太極1》,因為有3D和IMAX版本,占了價格優勢的“便宜”,但上映7日后票房才過6000萬元。比起同樣3D格式的《畫皮2》在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7000萬元,實在算不上亮眼成績。
其實,早在國慶檔前就有業內人士預估,同一檔期上映如此多部大片,不可能達到“1+1大于2”的效果。 “就算按照中國電影市場每年30%的增長率,去年國慶檔的3.17億元票房,換算到今年也不過4億多,四五部片子集中在月底上,難道就為了搶這4個億? ”而在8天長假過后,今年國慶檔票房并未達到預期中的增長30%,其中,10月1日至7日僅為3.8億元;觀影人次增長更緩,部分城市影院甚至出現人次下降的現象。
分流觀眾的是什么
國慶檔票房收成何以不如人意?院線人士分析,今年新入市的大片特別多,完全有別于往年的寡頭大片或雙雄割據的市場局面,一眾勢均力敵的影片扎堆上映,導致影市消化不良,觀眾選擇多了,分流現象也十分明顯。分流電影觀眾的還有場外因素,自駕游等多種旅游方式火爆,甚至《中國好聲音》的熱播也被認為是電影市場的“大敵”。
不過,影片質量還是主因,一位影院經理評價直接,“今年國慶期間沒有一部在質量上能拿得出手的影片,上映之后口碑也都普通,很難刺激票房。 ”
按每年30%增幅,今年全國電影票房目標180億元,但在暑期檔、國慶檔等重要檔期卻頻頻失手,截至目前,全國總票房約為125億元,要在未來3個月里完成55億元的目標實屬不易。更不樂觀的是,今年國產電影的票房普遍下降,從年初到現在,國內共上映了約115部電影,其中國產片81部,數量占絕對優勢,但票房收入僅占總票房的38%到39%左右。在往年,國產電影基本能拿到總票房的50%以上。
經歷了井噴式發展后,今年以來,國產電影盈利能力下降明顯,制片業負擔沉重。 “熱檔不熱、國產片不強”,國慶檔的再次失利給業界再敲警鐘:跑得慢點也許不是壞事,但未來,中國電影必須跑得更穩點。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