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響樂歷史上規格最高的歐洲巡演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西游”得正果
維也納演出現場 徐華林 攝
圓滿結束歐洲巡演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日前載譽歸來。9月20日至10月4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先后赴歐洲的音樂重鎮——奧地利維也納、薩爾茨堡,德國慕尼黑、柏林,法國巴黎、尼斯巡演,共計6場音樂會,不僅展示了中國交響樂藝術的創作和演奏風貌,也開創了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最高規格的歐洲巡演。
在維也納“硬碰硬”
9月下旬,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以交響樂使者的身份,來到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的奧地利維也納。維也納是以貝多芬、莫扎特和約翰·施特勞斯為標志的世界音樂之都,是西方古典音樂的中心。選擇在這里舉行音樂會,體現了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敢于“硬碰硬”,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的決心。
維也納市民對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充滿了期盼。在維也納著名的斯蒂芬教堂廣場步行街等地共張貼了1500幅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音樂會的海報。得益于近年來在國際上樹立的良好口碑,還未開演,這場音樂會就已創造了中國音樂團體在維也納售票的最高紀錄。
當地時間9月20日晚,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維也納音樂廳奏響《北京交響之聲·維也納》音樂會,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中國駐奧地利大使趙彬及維也納政要出席了音樂會。音樂會由樂團首席常任指揮李心草執棒,曲目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作曲家關峽的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生涯》。這套曲目形成了東西方交響樂藝術的對話,因此吸引了維也納愛樂樂團、斯洛伐克愛樂樂團、布魯克納交響樂團、維也納國立音樂學院的同行和音樂界權威前來觀摩,當晚一票難求。
讓歐洲觀眾相見恨晚
當地時間9月22日、23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分別在德國慕尼黑嘉斯泰格愛樂音樂廳和奧地利薩爾茨堡議會大廳舉行歐洲巡演的第二場和第三場交響音樂會,曲目為《霸王別姬》、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生涯》,李心草指揮。此次音樂會是受薩爾茨堡政府的邀請舉行的,也是胡錦濤主席訪問奧地利后進行的一次實質性的文化交流活動。
這兩場音樂會上,瑪格麗特·隆鋼琴大賽的金獎得主、在歐洲有“金手指”美譽的鋼琴家吳牧野,在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開頭的“鐘聲和弦”從虛到實、由強到弱的演奏,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層次。慕尼黑是成就理查·施特勞斯事業的城市,樂團以演奏其代表作《英雄生涯》來向這位交響樂巨匠致敬。
慕尼黑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海茵茲說,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集合了眾多的藝術元素,此次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完成得非常出色,他第一次聽到來自中國的交響樂團的演奏,為他們的精湛技藝所折服。從維也納到慕尼黑再到薩爾茨堡,指揮李心草在維也納國立音樂表演與藝術學院的老師對有他這樣有成就的弟子而自豪。作為觀眾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前首席小號、維也納國立音樂表演與藝術學院教授約瑟夫·彭伯格評價,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和銅管聲部都具備世界優秀水平。
由女高音陳俊華演唱的《霸王別姬》中,西方古老的賦格曲式與中國古老的京劇唱腔并陳,凸顯中國的核心音樂內涵,這讓海茵茲驚嘆不已,他認為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美妙的交響樂作品,覺得與才華卓著的中國作曲家相見恨晚,希望今后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能再來演出。他的夫人——一位著名作曲家的女兒,也深深地被這部作品所打動,盡管她不太了解情節,但從“看大王”唱腔的前后兩次出現,體會到了作品的一種凄美之情。而在9月23日的薩爾茨堡音樂會結束后,薩爾茨堡副市長亨特·伯格表示,薩爾茨堡的觀眾很保守,對于陌生的非歐洲傳統的作品是有些排斥的,但當晚觀眾對國交贊賞不已。
柏林聽懂了中國
應德國城市議會邀請,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來到了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的柏林,于當地時間9月26日晚在世界交響音樂“世襲領地”的殿堂級音樂廳——柏林愛樂音樂廳舉行了慶祝中德建交40周年音樂會暨《北京交響之聲》音樂會。在這里,柏林的觀眾發出了通常給予西方經典交響樂作品那樣的喝彩與歡呼,而當晚,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為柏林的觀眾獻上了一組全部為當代中國作曲家的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由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邵恩指揮,作品均選自樂團“龍聲華韻”系列音樂會推出過的優秀作品。這場音樂會還納入了“中德文化年”活動總體框架,中國新任駐德大使史明德夫婦、中國歷任駐德大使和德國政府國務秘書布朗出席了音樂會。
音樂會上,楊立青的大提琴協奏曲《木卡姆印象》由大提琴家陳衛平加盟演出,一派西域風情的寫意,熔歐亞音樂文化為一爐。安承弼的管弦樂《樹之脈》嫻熟地駕馭了“先鋒音樂”技法。普利策獎得主周龍的《鼓樂協奏曲》,特邀中國民族打擊樂專家李聰農和定音鼓演奏家呂歐進行了一場中國鼓與定音鼓的對話。葉小綱的《悲欣之歌》由中國男低音歌唱家、英國卡迪夫聲樂大賽金獎得主沈洋演唱,令這部作品中西音樂色彩相交融。女高音陳俊華在柏林愛樂音樂廳演唱“虞姬”,脫去了擴音設備的束縛,聲音充滿了更為直觀的感染力。在極為熱烈的掌聲中,邵恩帶領樂隊加演了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和《北京喜訊到“柏林”》。
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的兩位教授說,非常欽佩中國作曲家能大膽地運用西方現代的作曲技法創新,尤其是打擊樂運用得非常有氣魄。曾在德國駐華使館任職的德國外交部亞太事務指導彼得·豪斯威德爾說,音樂會上有的作品顯然受到了先鋒音樂大師勛伯格風格的影響,但同時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中國的傳統,尤其是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
巴黎銘記四個“一流”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3周年國慶節,應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邀請,一場被現場觀眾稱為由“一流的指揮、一流的樂隊、一流的音樂和一流的觀眾”構成的《北京交響之聲·巴黎》音樂會在法國首都巴黎的巴黎議會宮舉行。中國駐法大使孔泉夫婦、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夫婦和法國前議長彭斯萊夫婦等政要和社會名流3200余人出席。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獲得者、世界著名指揮家米歇爾·普拉松任音樂會首席指揮。音樂會的曲目有中國作曲家李煥之的管弦樂《春節序曲》、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法蘭多爾舞曲》和《卡門》序曲、關峽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奠基者》和法國作曲家圣-桑的《c小調第三交響曲“管風琴”》。杰出的中國青年旅法鋼琴家吳牧野擔任鋼琴獨奏,中國最杰出的管風琴演奏家沈凡秀演奏管風琴。
音樂會上,普拉松首先指揮樂隊演奏了法中兩國國歌,其后,中國和法蘭西風情的膾炙人口的交響樂作品交相輝映。普拉松“欽點”了以激情燃燒的旋律和中國“軸對稱”民族化結構譜就的關峽第一鋼琴協奏曲《奠基者》,吳牧野以一派勢不可擋的陽剛之氣一氣呵成。對于這部作品,德斯坦興奮地說,他很久沒有聽到這樣好的新創交響樂作品了,《奠基者》充滿了力量、激情和幻想。觀眾中的嘉賓——繪畫大師范曾稱贊《奠基者》“弘揚了中國音樂”。
在這國慶之夜,樂團加演的一曲《北京喜訊到“巴黎”》讓觀眾沸騰起來。在熱烈的掌聲中,普拉松多次帶領樂隊謝幕,而樂隊也向普拉松獻上了一份令他驚喜的禮物——全體樂手邊奏邊唱《祝你生日快樂》——第二天是這位法國大師的生日。
音樂會后,已是耄耋之年的德斯坦興奮地在后臺門口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樂手們合影,暢談中法友誼,久久不愿離去。而觀眾也在前廳的北京風貌展板前流連忘返,宣傳冊一搶而空。音樂會已將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帶到了巴黎。
尼斯火爆收官
當地時間10月4日晚,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尼斯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了歐洲巡演的第六場交響音樂會,也是最后一場音樂會。當晚的觀眾都是行家,每個曲目結束后他們都起立熱烈地鼓掌。
演出前,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尼斯副市長摩赫耶勒和副議長費赫上臺致辭。音樂會由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邵恩指揮,他的指揮棒在第一個曲目——法國作曲家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中掀起了一片節日的歡騰。隨后由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獲得者、曾在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與文格洛夫并列第一的中國小提琴家黃濱演奏帕格尼尼《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黃濱將這部超級難度作品中的魔鬼技巧一一化解,在音樂的旋流中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音樂會的最后一個曲目是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狂熱的音響使音樂會達到高潮。其后,尼斯音樂學院院長安德烈·佩雷涅登臺指揮了加演曲目——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阿萊城姑娘》序曲。音樂會欲罷不能,在觀眾起立歡呼下,邵恩再次登臺指揮加演曲目《北京喜訊到“尼斯”》。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此次三國六城市的歐洲巡演,是一次面向社會公開售票的純商業模式演出,被奧、德、法三國官方看做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交流”。談及此次巡演的意義,關峽表示,國交不僅僅展現了對西方交響樂經典作品的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向西方觀眾介紹了中國自己的交響樂作品,這是國交在“交響樂中國化和中國交響樂國際化”道路上邁出的堅實步伐,這也是增強中華交響樂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