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詩歌寫作的路向
詩人田禾是一名從鄉村底層走出來的詩人,以詩歌的方式來書寫生活體驗,表達生命思考,呈現鄉土風物,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從代表作《喊故鄉》來看,他的詩的語言主要是敘述性的,情感內涵質樸而真誠。仔細品讀《喊故鄉》,讀者又可能發現,這首詩里也有一個動人意象,那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抒情客體“故鄉”,而實際是抒情的主體“我”——他是詩人自己,是讀者心靈世界里站立著的一個對故鄉懷著摯愛的赤子的身影,還有他的對故鄉的真誠的呼喚。《土碗》可謂感人肺腑,其語言也屬于敘述性的:“土碗里盛滿米飯/農民端在手里/生命隨著一碗米飯/而延續下來/土碗里沒有米飯了/吃飯的人/也永遠不再吃飯了/土碗倒扣過來/就變成了/一個農民的土墳”但這首詩絕不是一般的以敘述傳達哲理的小詩,它所包含的思想深度堪與臧克家的《三代人》相比,“土碗”端在農民的手里,這既是農民生活的原生態描述,也詮釋的是中國農民的命運,而“土碗”倒扣過來變成的“墳”則是鄉村生命無法改變的歸宿。
田禾被評論界稱為“底層詩歌寫作”的代表詩人。
當前,“底層詩歌寫作”(包括“打工詩歌”)大體有幾種藝術路向:一是原生態描繪底層生活,記錄底層生命經驗;二是意象化地表達底層生活并給以藝術化觀照;三是在以上基礎上,對底層生活背后的因素進行深度挖掘和剖析,并盡可能對底層人的命運進行思考。田禾的詩歌創作走的是第三個藝術路向,《土碗》也好,《牛皮鼓》也好,都是對底層生命狀態的深度表現。“田禾的《板車上坡》《老木匠》《老裁縫》和《站著和蹲著》等詩作比較接近“零度敘事”,很原生態地呈現了底層生活和底層生命。不過,底層詩歌寫作也可以用到后現代主義的手法。后現代主義是解構“中心”和“崇高”的,按說它更適合對都市生活和時尚文化的書寫與表現,但事實上,就中國農民的現實遭遇以及打工者的經驗來說,后現代主義有它獨特的表達空間,它能增加底層詩歌寫作的反諷性和批判性。當然,“底層詩歌寫作”無論用什么藝術技巧和手法,都要堅持從生活出發的藝術原則。田禾的詩觀繼承了艾青、臧克家等老一代詩人的現實主義傳統,也代表著新時代一種文學精神,那就是文學永遠與人民生活與時代是緊密聯系的。一句話,底層詩歌寫作一定要堅持其人民性的路向,讓詩歌涵養地氣,讓詩歌回到生活,回到民間,回到生命的本真。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