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門深似海,郁郁且蔥蔥——紀念侯寶林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赴臺演出紀行
吳兆南、郝愛民、丁廣泉、賈冀光、侯錱(左至右)為臺灣觀眾獻上了精彩演出。崔峰豪(臺灣) 攝
今年是相聲大師侯寶林誕辰95周年。為了紀念這位現(xiàn)代相聲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旨在光大侯門相聲、促進兩岸文化的民間交流,8月26日至9月4日,侯門弟子郝愛民、賈冀光、丁廣泉、吳兆南和侯寶林先生的女公子侯錱,趕赴寶島臺灣參加“侯門深似海——侯寶林弟子聯(lián)合獻藝”活動。
侯寶林先生一直希望到臺灣演出,因為種種原因,惜未成行。在他身后,弟子們在臺聚首并且為當?shù)赜^眾獻上一場高水平的相聲大會,這是一種心愿的了結(jié),無疑也是一種對恩師的告慰。因此,演員們登上寶島之后稍事調(diào)整一兩天,就投入排練、走臺以及各項準備工作中,為8月31日的開幕演出精心準備著。
這次的紀念演出,老中青三代演員反復斟酌、精心安排了5段相聲。尤其郝愛民、賈冀光、丁廣泉3位,捧逗結(jié)合,“打鐵”演出,每人足足兩段節(jié)目,旨在向臺灣人民進行全面展示。而負責開場的劉增鍇、姬天語師徒,是臺灣相聲開拓者之一吳兆南的高足。他們改編的《新俏皮話》既巧妙地結(jié)合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引得臺下陣陣哄笑;也在節(jié)目中著意強調(diào)為本次活動特意設(shè)計的桌圍子所含的寓意。場面上那醒目的四個字“相聲傳統(tǒng)”,代表的不僅僅是“傳統(tǒng)相聲”本身,更昭示著在相聲產(chǎn)生發(fā)展的150多年間,精華如薪火,代代相頌傳,而作為青年演員理所應當在承襲中繼續(xù)發(fā)展,走得更好更遠。
第二場節(jié)目是郝愛民先生帶來的《教書先生》。他從杏壇點滴漫話到氍毹側(cè)聞,“正活”加上精心準備的返場小段,一個人在臺上洋洋灑灑將近30分鐘。作為中國廣播藝術(shù)團說唱團的老兵,郝愛民對躬耕過幾十年的單位有著特殊的感情。而寶島觀眾在一則則趣事中,也加深了對于祖國大陸文藝事業(yè)發(fā)展的印象。
本場相聲大會的中腰由丁廣泉、賈冀光兩位老師擔當,兩位的《數(shù)來寶》(《棺材鋪》)異常火爆。尤其當人們聽到丁廣泉這位相聲“洋教頭”教授了150個國家近300名學生時,紛紛驚訝,舉目贊佩。中場休息時,很多沉浸其中的觀眾依然把“一頭大來一頭小”作為口頭禪來哼唱。
20分鐘過后,由賈冀光、郝愛民兩位小開場,表演保留節(jié)目《論百家姓》(《出口成章》)。在“頂針續(xù)麻”的接字部分,演員尤其注重與觀眾的互動,臺上臺下打成一片,很好地為大軸的出場營造了氣氛。當主持人講到賈冀光先生剛剛做完腿部手術(shù)帶病赴臺時,臺下響起熱烈掌聲,以示致意。
一別20年未曾聚首侯門的吳兆南先生,以88歲高齡從美國趕來參加此次紀念活動,與師兄丁廣泉聯(lián)袂演出傳統(tǒng)名段《汾河灣》。兩人在臺上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看不出分毫懈怠,調(diào)度有序,揮灑自如,把整場演出推向高潮。
首場演出特邀有著“臺灣之花”美譽的曾寶儀小姐主持。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名嘴在幼時也參加過臺北市相聲比賽,并奪得第一名。她以特有的連珠妙語把大陸演員和臺灣觀眾緊緊串聯(lián)起來,有力地烘托了舞臺氣氛,有度地增進了雙方的了解。首場演出兩個半小時,臺灣觀眾如此熱情、可愛,現(xiàn)場反響如此強烈,那不斷的笑聲、掌聲打消了演員們隱隱的顧慮。接下來進行的兩天3場演出,一場堪比一場熱烈,一段賽著一段火熾,隨著環(huán)境的熟悉,隨著演員配合的嫻熟,整體演出越來越流暢,現(xiàn)場氛圍越來越濃郁。9月4日,為期3天4場的紀念侯寶林誕辰95周年的演出圓滿結(jié)束,本次在臺的文化交流活動落下帷幕。
起初以為來看演出的僅僅是臺北市當?shù)氐挠^眾,后來在演員簽名時才知道,很多人來自臺中、臺南等地區(qū),此外,還有殘障人士坐著輪椅一睹大陸演員的神采。侯寶林這個名字,對于寶島熱愛相聲的人們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很多觀眾覺得,固然無法領(lǐng)略一代名家逝去的風采,但能夠借著一場紀念演出看到侯氏門墻內(nèi)老中青三代人聚首,從中感受相聲大師永恒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經(jīng)歷。
每場演出結(jié)束,觀眾都排隊等待演員的簽名,紛紛合影留念。更有年輕的相聲愛好者帶來珍藏多年的書籍——既有《七嘴八舌侯家事》《侯寶林舊藏珍本民國笑話選》這樣出版不久的新作,也包括如今難覓的《毛主席聽我說相聲》《侯寶林和他的兒女們》等20年前的舊籍——借著這次難得的兩岸文化交流機會,請得簽名,滿意而歸。
本次文化交流活動由主辦方臺北市“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全權(quán)安排,一周的臺北行安排得豐富而有序,留在人們心里的,恰如那看不盡的綠意生機。
侯門深似海,郁郁且蔥蔥。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