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情”中國友聯畫院畫家新疆采風活動側記
熱情好客的塔吉克族老鄉自愿給畫家們當起了“模特” 孟祥寧 攝
“到處好題材,簡直讓人邁不動步”
——“民族情”中國友聯畫院畫家新疆采風活動側記
“新疆的自然風貌和人文環境非常適合入畫,被國內外美術界稱為‘藝術的金礦’。我們這次采風活動雖然時間不長,但這里神奇的山川、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古絲綢之路璀璨的文化遺存,為畫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9月4日至11日,“民族情”中國友聯畫院畫家新疆采風活動成功舉行,中國友聯畫院常務副院長李榮海一席話道出了參加此次活動的畫家們的心聲。
深刻感受南疆的雄奇壯美
此次采風活動由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中國友聯畫院副院長李曉華為團長,張道興、尼瑪澤仁、李榮海、鄧維東、朱理存、王培東、趙寧安、崔俊恒、苗再新、孫志鈞、張鴻飛、胡寶利、劉棣、吳震啟、劉洪彪等著名書畫家參加。采風活動圍繞采風、慰問、創作等內容展開。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這一歌吟戍邊的詩歌《關山月》,對于藝術家們來說早就熟悉。但在沒有來到位于祖國西部邊陲的南疆之前,大家對于大漠、雪山、戈壁的認識僅停留在盛唐的詩篇之中,而沒有直觀感性的見識。這次來到喀什,藝術家們沿著天山山麓,行進在茫茫雪山中,從喀什通往帕米爾高原的路上,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秋風吹送,斜陽夕照,內心升騰出一種遼闊、荒涼而神奇的感覺。
喀什風光秀美,文化獨特,風情獨具,是一塊大美之地。對于書畫家來說,南疆是遼闊的,行走在這片無邊的大地上,不但開闊了眼界,也開闊了胸襟。當車漸漸駛入帕米爾高原,海拔越來越高,空氣越來越稀薄,大家卻有點忘乎所以,每每在車上發現美景,便大呼小叫地沖出車來,拿出速寫本認真地“作業”。此次采風活動中,多位藝術家年逾六旬,有的已經70多歲高齡,但他們始終不惜辛勞、不畏高原,即便是顛簸四五個小時,照樣精神抖擻。王培東、朱理存、崔俊恒等畫家畫得格外認真,在每一個停留點都說時間不夠,其他人已經登上車了,他們還戀戀不舍,拿著速寫本只是說:“還差一點兒就完成了,否則多遺憾啊。”
在南疆,尤其是帕米爾高原,海拔高,植被也不豐富,但是那種雄偉、挺拔和蒼茫給人振奮,讓年老的藝術家們也顯得年輕起來。有些畫家說:“這里是高原,缺氧,但我們是來這里‘吸氧’的,是瑰麗的大自然和這里的老百姓賜予了我們‘氧氣’。”
“雪山圣域”莽昆侖、“萬山之祖”帕米爾、“世界屋脊”藏北阿里是南疆部隊一代代戍邊官兵們常年鎮守的最艱苦的地方。飲冰臥雪、挑戰生命禁區、征服大漠戈壁是一代代戍邊官兵無私無畏、赤誠奉獻的最真實的寫照。在藝術家們心中,可愛、可敬的戰士們和這里的雪山、戈壁、大漠一樣雄奇壯美。為此,帶著對人民子弟兵的親切關懷,對南疆軍區部隊的深厚情誼,采風團一行特地慰問了駐守在喀什的南疆軍區官兵,為軍區部隊捐贈了書畫作品,并與軍區首長和廣大官兵進行了深切交流。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