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白鹿原》讓我成了萬元戶
《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慶典會上,陳忠實(左)與王全安對談。
《白鹿原》就是在這個小桌上寫成的。
“就是純粹技術上的原因,字幕不太清晰,要返工重做,為此好像他們還受到了電影局批評,說要向全國人民道歉。”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第一報告廳,陳忠實對電影《白鹿原》的延期做出了如此回應。
昨日,“《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慶典暨紀念版、手稿版揭幕儀式”在此舉行,除陳忠實外,電影《白鹿原》導演王全安、舞劇《白鹿原》導演夏廣興,《白鹿原》首版編輯何啟治等人也出席了會議。陳忠實再次回憶起《白鹿原》的創作機緣。
四位責編
一位謝世,兩位退休
到今年6月,《白鹿原》已經出版發行二十年。此次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紀念版是以1993年初版本為底本,并首次增補了陳忠實寫的“《白鹿原》創作手記,”《白鹿原》手稿限量珍藏版“則共分四卷,呈現了小說面世前的初始狀態和編輯痕跡。
會上,陳忠實回憶起《白鹿原》的創作機緣。1973年冬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何啟治因為看到了陳忠實的第一個短篇小說《接班以后》,從北京來到陜西找他組稿。當時陳忠實還在公社工作,他們在西安郊區的十字街頭見了面,何啟治提出讓陳忠實寫長篇小說,陳忠實被嚇住了,“我說如果我這一生還能完成一部長篇小說,首先就給你”。1993年,《白鹿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首印不到一萬五千冊,責編告訴他稿費按千字30元算,陳忠實算了一下可以拿到一萬元,“我當下就和我的農民老伴說咱們也成萬元戶啦。”
陳忠實說小說出版20年來,經歷過的四個責編,其中一位已經謝世,兩位已經退休,只剩下一位還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他說自己也沒想到小說在20年里能夠持續暢銷。何啟治則說如果說自己在1973年組稿的時候或者說1992年《白鹿原》開始在《當代》上連載的時候,就能料到今天的盛況那是不真實的,但今天有那么多人都來慶賀《白鹿原》誕辰二十周年,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王全安
現在是最難放的電影
會上,《白鹿原》的改編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夏廣興說因為《白鹿原》這條船太大,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在這艘船中揚起舞劇的風帆,用舞蹈的一招一式來表現出書中最深刻、最有沖擊力、最感人的因素。王全安則說中國電影對于《白鹿原》的重視,從它誕生那一刻就開始了,第四代的導演吳天明,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都曾努力想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但是電影里也有句行話,越好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就越困難”,王全安表示自己首先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電影必須把小說剪得很短,這個小說拍十個電影都能拍得出來,要是拍成一部就特別難,“這個小說成就了中國最難的一部電影,最難拍的一部電影,而當下則是最難放的一部電影”。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