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我在新片“兩日游”下的堅守
電影《云之錦》劇照
張 瑜
美國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電影不應該一味地迎合觀眾,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觀眾。
我生來就是一個執著于電影的人,我那些想通過電影來訴說的話,似乎總也說不盡。
張瑜導演的新片《云之錦》瞄準的是8月23日“七夕節”這個小檔期,影片于22日上映,目標是在27日《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俠》兩部好萊塢超級大片公映前,在短短5天的時間內爭取盡可能多的票房。然而影片公映的第一天,各大影院的排片情況卻讓張瑜頗感失望——除了上午9點半等“炮灰”般的時間段,缺少明星大腕的《云之錦》很難獲得再多的排片機會,影片在很多影院里只停留了兩天——還沒等到27日這個“節點”到來,《云之錦》就已經在各大影院的排片表上消失了。
盡管張瑜在《云之錦》的新聞發布會上已經表示過,自己對影片的票房不敢有太高的期待,但一部她自認為是心血之作的影片竟在電影市場上遭到如此的“冷遇”,仍舊令她痛徹心扉。“現在有17部電影在市場上拼殺,從27號開始,銀幕上大概就只有《蝙蝠俠》了!《云之錦》從編劇力扶像十月懷胎一樣地蘊育劇本,到我們跨越幾千里的拍攝,接下來后期同仁們近半年的精心雕琢,宣傳、發行公司竭盡全力的努力,而最后能展示給觀眾的卻只能是短短的幾天……”在個人微博上,張瑜留下了這樣一段辛酸的話。
《云之錦》這樣一部中等投資、制作精良的文藝片,為何會如此之快地在電影市場上敗下陣來?張瑜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電影市場不夠健全。“我們的電影市場目前正處于一種非良性的競爭軌道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需求量很大,但真正有機會進入影院公映的影片卻很少。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中,大多數參與競爭者都會采取最為有效的手段去爭取勝利——于是有大投資和大明星的影片,往往都會成為最后的勝利者。”張瑜說,“《云之錦》里沒有一個大明星,所以影片排片的情況、票房的高低,就不是我們主創能夠掌控的了。”
張瑜形容如今的電影市場有一種“廝殺”般的殘酷感。拋開《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超凡蜘蛛俠》等好萊塢大片不談,即便是一些質量平平、投資也不算大的影片,由于有了當紅明星的加盟,排片情況也遠遠好于《云之錦》。“我并不反對影片依靠明星來吸引觀眾,因為明星的魅力本身就是電影藝術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希望我們的市場能夠再寬容一點兒,多給那些還沒有成名的演員主演的影片一些機會。”張瑜說,“每個明星都是從默默無聞開始演起的,我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廬山戀》之前,沒有人知道張瑜是誰,正是成本并不高的《廬山戀》造就了一個當年家喻戶曉的明星。我認為今天的影院,有責任給《廬山戀》這樣的中小成本電影更多的機會。”
在美國學習電影的幾年時間,讓張瑜深切地了解了美國電影工業成熟的運營機制。兩相對比,張瑜認為中國電影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改進。“美國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電影不應該一味地迎合觀眾,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觀眾。”張瑜說,“電影之所以被稱作導演的藝術,就是因為導演能通過電影這種媒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任何影片迎合觀眾口味的大前提,都是要言之有物。我希望觀眾在觀看張瑜導演的電影的時候,能夠受到某種啟發,或者可以與影片共同思考一些問題。”
張瑜引用自己的上一部導演作品《廬山戀2010》作為例證。“拍《廬山戀2010》之前,我就確定了這部影片不應該是1980年版《廬山戀》的翻拍。《廬山戀》固然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給幾代觀眾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但它已經是過去時了。我自問,讓《廬山戀2010》里的女主人公重走一遍廬山,邂逅一位英俊的男性,并展開一段浪漫的愛情,是我最想表達的東西嗎?我自己的回答是否定的。”張瑜說,“所以我才會把影片的主要發生地點搬到現代都市,講述一段完全不同的故事。我很清楚,這樣的《廬山戀2010》公映后,肯定會讓那些抱著懷舊心理去影院的觀眾感到失望,但電影永遠不可能迎合所有觀眾的口味,我必須得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出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
在美國,以獲取票房為目的的商業大片,為了爭奪奧斯卡獎的文藝片以及中低成本的喜劇片、動作片、恐怖片各有各的檔期,每種類型的影片都有著自己的生存空間。“目前中國電影市場還無法實現如此合理的檔期配置,所以很多中小成本影片都處境艱難。其實我也有機會拍攝商業性很強的電影,但我覺得自己最想拍的還是那種表現真、善、美,讓人看完以后心靈會顫動的影片。”張瑜說,“《云之錦》所展現的那種愛之真誠,能給浮躁的人們帶來一絲清涼,讓他們在平靜的心境中享受一個半小時的美好時光——我想,這樣美好的電影即便票房欠佳,也不會影響我日后的創作,因為我生來就是一個執著于電影的人,我那些想通過電影來訴說的話,似乎總也說不盡。”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