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搬進“新家”
林兆華話劇《絕對信號》劇照
林兆華話劇《狗兒爺涅槃》劇照
9月3日,是北京典型的初秋天氣,天高云淡,陽光明媚。在國子監(jiān)街40號院東方戲劇文化藝術中心的大院里,幾棵大樹繁茂的枝葉在風中沙沙作響,一地的光影隨之晃動。一陣清爽的風吹過,著名戲劇導演林兆華感嘆:“這兒的環(huán)境多美啊!”這天,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正式遷址,落戶此地。在發(fā)布會上,他對記者們說,“有問題趕緊問,我得趕回北京人藝排契訶夫短劇”,而就在幾日前,他還在該劇的媒體見面會上一再表示,這戲主要不靠導演,而是靠演員的表演。這樣的“口是心非”一下子就凸顯出了“大導”的可愛。
對于他執(zhí)導的《絕對信號》之于中國小劇場戲劇的意義,他同樣一直是看淡看輕的態(tài)度,而又不承認這是種謙虛。“我不是故意謙虛,千萬別把它定位為‘標志’、‘旗幟’,這個戲頂多算是有一些影響,但沒那么大的作用。之前小劇場戲劇有的是,上海在上世紀40年代就有了,歐洲更早。”現在回頭“審視”30年前在北京人藝誕生的這部小劇場戲劇,他的評價是,從戲劇本身來看,各方面都是陳舊的,包括戲劇結構、故事、導演手法,“現在的年輕人做的戲早就超越了它”。
30年前,《絕對信號》先作為實驗演出在北京人藝一樓的排練廳上演,“我對那個地方有感情”,林兆華說這句話時沒有太多的表情,也并不再解釋,此時他或許在回想30年前排戲的往事,于是你能感覺到,在那種“看輕”自己作品的姿態(tài)背后,依然是一個導演對于戲劇、對于劇場的迷戀和熱愛。
進入9月,林兆華很忙,隨著9月19日(30年前《絕對信號》的上演日和今年契訶夫短劇《天鵝之歌》《論煙草有害》的首演日)日益臨近,他要執(zhí)導話劇,參加小劇場戲劇30周年的主題活動,工作室喬遷,籌劃今年11月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除此之外,他還有新行動: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將與南開大學合作戲劇研修班,這是繼與北京大學合作戲劇高等研修班后的又一次高校培養(yǎng)項目,旨在為培養(yǎng)戲劇高端人才開辟新的道路,同時還將與北京麗華星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暨李伯男導演工作室開展長期合作,打造中國原創(chuàng)戲劇,共同進行戲劇商業(yè)化探索。
與南開大學合作的戲劇研修班,教室就在國子監(jiān)街40號院里,林兆華稱這里“有文化氛圍”,而正好也有空間可以利用。他曾在曹禺誕辰100周年時到南開大學去,合作機緣就此開始,作為天津人,他說自己幾十年沒給故鄉(xiāng)辦過什么事兒,這個研修班終于也算是一種回饋。關于和麗華星光暨李伯男工作室的合作,合作的方式就是有合適的項目的話就一起排戲,意欲達成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他們熟悉年輕劇團的一些資源,李伯男就在這個工作室排戲。”從這句話就可看出,70多歲的林兆華無疑是熟悉現在這些年輕的戲劇人和戲劇團體的。
他也毫不掩飾對青年戲劇人的欣賞。在當下活躍的做小劇場戲劇的青年導演們中,林兆華很欣賞王翀,“他文筆很好”。顧雷雖然有幾年沒做戲了,但林兆華依然記得他,提起他就贊賞有加,“很有思想,寫的本子非常好,反映當代生活。他熟悉底層人的生活,有文筆,有才華”。
在他看來,小劇場戲劇對年輕人“有好處”,因為沒有太多的束縛,創(chuàng)作更自由,而近些年小劇場戲劇能夠活躍,也是靠“這些年輕人折騰起來的”。他承認做戲時好的傳統(tǒng)要繼承,但并不提倡要完全繼承傳統(tǒng),即像“描紅模子”那樣機械地照搬傳統(tǒng),“這樣會被傳統(tǒng)困死”,而這群做小劇場戲劇的年輕人,之所以能夠“折騰”,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很少談傳統(tǒng),沒有被“傳統(tǒng)”束縛住。近幾年興起的各種劇社和劇團,是小劇場戲劇創(chuàng)作的中堅力量,林兆華的建議是鼓勵他們創(chuàng)作,政府也要提供支持,因為除了國有院團,“戲劇得有更多人一起去做”。
每年冬天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都會邀請世界知名藝術院團的作品來到北京演出,林兆華透露,今年將會邀請到一位重量級嘉賓——80多歲的英國戲劇大師彼得·布魯克親自來京,帶著他的作品《情人的西裝》。這可以追溯到前年,林兆華去英國看戲,邀請布魯克來中國,“當場和他拉了勾”。他回憶那次兩人的交流,“我對他說中國的觀眾很熟悉你,他們把你的論著《空的空間》當作圣典,他當時說你最好回去把這本書撕掉。我問他是怎么訓練演員的,他說沒方法。其實他肯定有,怎么會沒方法?”這樣回憶時,不知道林兆華是否意識到,這種倔強、可愛和“口是心非”是他們兩人多么相似的特征。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