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永遠為戰士澎湃——訪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霍勇
霍勇參加中國文聯在陜西漢中地震災區的慰問演出
海政文工團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霍勇一直熱心于公益演出,他多次深入部隊、邊疆、海防慰問演出,參加各種大型文藝晚會演出,曾出訪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被譽為“激情澎湃的男中音”。十多年來,他為廣大的基層觀眾和邊防戰士送去無數感動和快樂。前不久他還參加了由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黨的旗幟高高飄揚”系列音樂會中的首場演出《唱支山歌給黨聽》,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霍勇曾獲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大賽金獎、第九屆全軍文藝匯演聲樂類個人表演一等獎,其主唱的大型原創音樂劇《赤道雨》榮獲第八屆全軍文藝匯演戲劇表演一等獎。盡管歌唱事業成就斐然,但是霍勇走上聲樂道路卻很偶然。學生時代的他一直是個體育愛好者,初中、高中幾乎都在校體育隊中度過,那時的夢想就是當個球星。后來因為偶然參加學校的一次演出,上臺演唱了一曲《外婆的澎湖灣》,被老師看中,推薦報考了四川音樂學院。從此,他才踏上了學習音樂的道路。
盡管從事高雅的歌唱藝術,但霍勇并沒有曲高和寡,反而一直與基層的觀眾走得很近很近。他曾6次上高原演出,在條件惡劣、缺氧的情況下堅持演唱,霍勇說,“云南所有的邊防區連以下的單位我都去過,經常會在海拔5000多米左右的高原上演出。一開始去的時候缺氧,很不適應。后來我慢慢總結經驗,發現唱快的歌比唱慢的歌好把握。每次下部隊的時候,我們都帶著手風琴,有一次演唱《快樂的馬車夫》前,我還專門買了串鈴鐺,配合著手風琴和歌手,有一種小合唱的感覺,戰士們特喜歡。下部隊時,我們經常和戰士們一起下面條吃。那幾年下部隊對我鍛煉最大,我要揣摩觀眾喜歡怎樣的歌。畢竟,我學美聲出身,美聲總是‘拿腔拿調’,觀眾覺得很可笑,有一次在彌勒縣演出,我們在上面唱,觀眾在下面笑,他們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我甚至唱了《費加羅的婚禮》,但大家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后來,我一步步地反思,戰士喜歡怎樣的歌,這也引導我的變化,他們是我的老師。我要做到讓戰士滿意、觀眾滿意、專家滿意?!?/p>
在基層演出,條件艱苦,而且工作量極大,有時候,霍勇一天要唱十幾首歌,卻無怨無悔,他也因此多次受到表彰。盡管演出頻繁,演出很辛苦,但霍勇的認真態度卻絲毫不減。霍勇說,“在基層演出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分成小分隊分頭表演。有一天,我們到潛艇基地演出,以為只是一場小型表演,沒多少戰士觀看,因此就穿著平常的迷彩T恤去的。到現場一看,來了的戰士有1000多人,而且演出的大禮堂布置得非常好,我決定一定要回去拿禮服,請別的同志先演著,拿禮服路上來回花了兩個半小時,但我覺得很值,這是對戰士的一種尊重。在表演中國海軍潛艇兵之歌《不要問我在哪里》時,我先朗誦了一下歌詞,戰士們特高興,因為歌中說的是他們的生活。”
在表演之余,霍勇會嚴肅地思考美聲的發展和普及,他認為,中國的美聲就要堅持原創,要走通俗化的路子,“要唱自己的東西,我來海政歌舞團11年,唱了15首原創歌曲,這些歌都是有生活的,像《壯志飛揚》《快樂老海島》都是我們自己創作的。我們要寫海軍、演海軍、唱海軍。在表演美聲時,我們要做的是將生活的語言和美聲結合在一起,讓戰士觀眾聽得懂。美聲的魅力一是語言,二是情感,否則就是蒼白的。這兩點在表演時我非常注意,有時,我寧愿調整一下唱法,尤其是語言要吐字清楚,向民歌學習,把握好情感和音樂的流動。”
霍勇在對新作品的演唱上,尤其用心,以取得完美的藝術效果?!渡啦浑x》這首歌在霍勇的演出生涯中占有特別的位置,它是中華民族面對汶川大地震時對生與死、愛與情的思考和吟唱。霍勇說,“我在2008年央視《歌聲飄過30年》節目中演唱《生死不離》,現場反應非常強烈,我是四川人,曾六下地震災區,災區的見聞和情感的沖擊是我演唱的基礎。這首歌的原唱是成龍,中央電視臺認為我是四川人,可以讓我來試試。當天在拍攝的時候,好多觀眾都哭了,我自己也哭了。歌曲本身開始不是這樣的,我把高潮提到前面來,一下子就把觀眾震撼了,因為我在災區看到海軍陸戰隊戰士把汽車定在10米山上,把整個地面翻過來救人,在這種情形下,歌是絕對不能慢熱的,我直接把副歌提到前面來,央視覺得這樣處理挺好,這種處理跟我的情感流動是一致的,無論你在哪里,怎樣感受生與死,當情用在那里時,大家都很感動?!彼谘莩蹈阶髑年愐阍姟睹穾X三章》時,用四川話聲情并茂地朗誦詩句,將陳毅爽朗樂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作品多次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贊賞。
盡管并沒有實現自己的體育理想,但霍勇在從事歌唱事業之余,經常關注體育比賽。近日,他一方面工作,一方面抽閑關注倫敦奧運會,“我喜歡田徑和舉重,我以前是搞田徑的,我特別喜歡這個項目,劉翔這些運動員我都很關注,預祝奧運健兒獲得好成績。”霍勇如是說。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