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好技師”及其《古怪的一對》
《古怪的一對》劇照,在生活壓力重壓下的白領男們互訴衷腸。賈占生 攝
“好技師都知道該怎么拆解車械,而我就是喜歡探究人,喜歡看人怎么活著。”美國著名劇作家尼爾·西蒙在接受《紐約客》采訪時這樣評價自己。如今,已經84歲的西蒙寫過兩卷回憶錄,30部舞臺劇本,20多個影視劇和5個音樂劇。雖然西蒙有20多年的時間在干影視和先鋒藝術的一些事,但他在百老匯喜劇創作中的地位卻是不容小覷的。在百老匯悠長曲折的歷史中,西蒙可能不如George Kell那么大膽,不如S.N. Behrman那么風趣,不如S.J.Perelman那么有料……但是,沒有哪個劇作家能像略顯收斂的西蒙那樣長久不衰。“我不寫社會政治劇,因為我一直覺得家庭是通往大千世界的微觀組織。”西蒙說。
《古怪的一對》是尼爾·西蒙早期的情景喜劇,講述一對愛好秉性完全不同、離過婚的男人之間的友情故事,1965年首次在美國百老匯上演,到1967年6月2日結束演出為止,總共演出了966場。《古怪的一對》獲得了托尼戲劇最佳演員獎、托尼戲劇最佳編劇獎、托尼戲劇最佳導演獎和托尼戲劇最佳設計獎,并得到了托尼戲劇最佳劇目獎的提名。而后又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古怪的一對》劇中的男主角奧斯卡無憂無慮、愛開玩笑、揮霍無度,另一個男主角菲利克斯緊張、挑剔、有點強迫癥、小氣。劇中第三幕,菲利克斯入住奧斯卡那又臟又亂的房子,并開始把它修整成漂亮房子的時候,他們之間的差異迅速導致戰爭。“我愿意寫那些確實會變成大戰爭的小戰爭。”西蒙這樣表白。他筆下的角色可能會相互攻擊,但不會碰觸彼此的信仰,他不會琢磨與社會作對,但會思考、觀察、記錄中產階層的悲傷和精神錯亂。
西蒙筆下的角色不進行自我分析,他們的心理往往反映在行為中,觀眾自能在其中領會許多妙處。《古怪的一對》中第一幕結束前,兩個男主角互道晚安時,家庭生活失意的菲利克斯毫無意識地說出了老婆的名字,讓男同伴無所適從。正是這樣一種表現方式,觀眾可以感受到西蒙的喜劇色彩既在劇作結構中,也在人物對話中,其真實可辨度很高,觀眾經常會發感慨:“天啊,這不是我嗎?”這種認同感也正是西蒙與觀眾之間可以交流分享的秘密。西蒙一直覺得他寫的每個劇本都帶有“喜劇時刻”,但是他不寫笑話,也不特意逗人們,他筆下的笑聲是角色的笑聲,是從真實個性中浮現出來的。也許,當代中國人會在《古怪的一對》中找到些許共鳴。
1968年到1982年,尼爾·西蒙擁有尤金奧尼爾劇場,在那里獲得了成功,“劇場就像個鏡子,你能在里面和自己對話”。西蒙在上世紀60年代事業的巔峰期時,一周同時在百老匯上演4部戲,凈賺6萬美元。不算百老匯,西蒙的戲在全美平均每年都有700萬的收益,國外票房則超過千萬。1995年西蒙帶著《豪華套房》第一次去百老匯的時候,百老匯舞臺管理者協會揚言他會威脅他們的收入。即便是美國現在這種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對西蒙劇本的市場需求也沒什么影響,單是2010年,就有1200多個業余演出許可證和153個職業演出許可證獲準。
《古怪的一對》講述了一個關于生活危機、婚姻危機的感傷故事,卻用溫暖幽默的方式呈現給觀眾,是一部不分年齡、觀看后人人都能放松的作品,而作品中的故事元素與現代城市生活有著很強的關聯性,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古怪的一對》被美國、英國、蘇格蘭、委內瑞拉、日本的劇團不斷復排,經久不衰,這一熱度如今由河北省話劇院帶到中國。他們此次力邀人藝老藝術家顧威擔綱導演,為保證原汁原味的美式喜劇效果,又召集了在華知名的外籍演員,用中文完成全劇的表演,新穎大膽,其中包括參演《新少林寺》《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劇的卡爾,在央視、湖南衛視擔任主持人的麥小龍等。顧威導演如此評價整個團隊:“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創作集體,演員天然具備的西方文化氣質與中文所負載的中國文化信息相結合,為外來戲劇的演繹尋找一條全新途徑,為觀眾帶來一個欣喜的國際融合型藝術品。”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