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發言摘要
弘揚《講話》精神 開創文藝評論新風
——第六屆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發言摘要
7月18日至22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寧夏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在寧夏銀川成功舉辦。由中國文聯團體會員推薦的80多位中青年文藝評論家參加學習、研討。研修班邀請了仲呈祥、馮遠、韓震、董學文、於可訓等專家授課,同時開展學員論壇自由討論,專家講授和學員研討相結合,學習觀摩與采風考察相結合,增強了學員們的責任感、使命感,有力推動了文藝評論的隊伍建設。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 夏 潮(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同志們: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根據中國文聯九屆二次全委會的工作部署,第六屆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今天在這里正式開班了。在此,我代表中國文聯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同志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大力支持本屆高研班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寧夏文聯和寧夏大學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當前,繼承和弘揚《講話》精神,做好文藝評論工作,以下幾個問題值得加以重視:
1、認清職責,堅持正確導向。導向是文藝評論的靈魂。文藝評論堅持正確導向可以理解為兩個層面,一是政治導向,就是要堅持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改革開放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旗幟鮮明,不能有絲毫含糊;二是價值導向,那就是要以培育高尚道德、倡導文明風尚為己任,在全社會大力傳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婚姻觀、擇業觀等,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講品位、講格調,棄粗鄙、棄惡搞,抵制低俗,讓最美好的道德與情感成為人們的精神營養。
2、加強學習,增強理論修養。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和理論修養是成為一名優秀文藝評論家的基本前提。在各種思想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評論,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回答文藝實踐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才能更科學地闡釋和推動當代中國文藝的繁榮發展。
3、關注當下,增強評論的有效性。我們常說生活是創作的源頭活水。這個原則也適用于文藝評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工作原則,也是文藝評論工作者的必修課。“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只有真正深入生活、關注當下,時刻關注文藝實踐的發展變化,在文藝作品發表、上映、上演后第一時間開展科學評價,及時滿足廣大群眾對文藝新作、文藝活動的關注需求,才能有效引領和提高群眾的審美鑒賞水平,掌握文藝評論的主動權、話語權,提高文藝評論的實效性。
4、與時俱進,開創文藝評論新風。在社會重大轉型、人們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新形勢下做文藝評論工作,特別需要強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建設性的工作心態。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中青年文藝評論家是文藝評論界的中堅力量,擔負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職責。做一個優秀的文藝評論家或評論工作者,除了必需的知識儲備、文藝才華外,還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在座高研班的學員都是從中國文聯團體會員中精心推薦上來的青年才俊,希望你們順應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潮流要求,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自覺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的理解,堅持實事求是,秉持學術良知,注意改進文風,多撰寫中肯真切、激濁揚清的好文章,宣傳推介優秀文藝人才和文藝作品,揭露批評各種不良傾向,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貢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
提升文化競爭力 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
□ 蔡國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同志們:
“第六屆中國文聯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今天在寧夏隆重開班,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向本次高研班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高研班的各位領導和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寧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回漢各族群眾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近年來,寧夏積極創新文化發展環境,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藝術事業進一步繁榮,一大批文化精品不斷涌現,打造了大型回族舞劇《月上賀蘭》《花兒》等精品劇目,弘揚了中華文化,提升了寧夏形象。寧夏話劇團以“大篷車”為流動舞臺,精心創作了《鐵桿莊稼》《梅家小院》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話劇,20年如一日,常年活躍在基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形成了獨特的寧夏“大篷車”精神,多次受到中央領導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和獎勵。特別是文學藝術事業,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謳歌時代、謳歌人民、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為己任,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時代主旋律,辛勤實踐,努力耕耘,創作了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涌現出一批有成就的優秀文藝人才,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高研班,匯集了國內文藝評論方面的頂級專家和優秀中青年評論家,為我們交流學習、共謀寧夏文學藝術事業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我真誠希望各位專家評論家不吝賜教,為發展寧夏文化事業建言獻策。也希望寧夏文藝界全面學習吸收高研班成果,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群眾喜歡不喜歡、滿意不滿意、接受不接受、認可不認可作為檢驗文藝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大力推進文藝創作在內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上的創新,自覺以生活為源泉,創造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努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寧夏有中國生態盆景之稱,全區分布著高山、大河、丘陵、平原、沙漠、湖泊、草原等多種地形地貌。“兩山一河”(賀蘭山、六盤山、黃河)、“兩沙一陵”(沙湖、沙坡頭、西夏王陵)、“兩堡一城”(將臺堡、鎮北堡、古長城)、“兩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塞上江南景觀),構成了具有多樣性、差異性和獨特性的旅游資源,“塞上江南·神奇寧夏”成為旅游品牌,吸引著眾多中外游客。希望各位評論家在學習之余,多走一走,多看一看,通過采風活動,繼續深入了解寧夏、感受寧夏。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