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檔”,愛情片和文藝片最好的時光
◎ “三八檔”的最大價值就在于為中小成本影片提供公映的機會。
◎ 去年《觀音山》取得近7000萬元的票房,為“三八檔”公映的影片提供了足夠的信心。
◎ 對于略顯平淡的春季電影市場來說,“三八檔”是一次形成票房增長點的大好時機。
電影《桃姐》劇照
電影《情謎》劇照
電影《女人如花》劇照
前有《碟中諜4》《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后有《戰馬》《王者之劍》,從春節檔延續到情人節檔的大片風潮,在3月初漸呈偃旗息鼓之勢。春季向來都是電影票房最為黯淡的時期,但大片最壞的時代,往往也是小片最好的時代。在小片云集的3月,“三八檔”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檔期。短暫的半天休假,還僅限于部分女性,“三八”婦女節真的能形成一個檔期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暫且不論“三八檔”是否符合一個完整電影檔期所需的各種標準,但僅就共有7部國產影片和1部進口影片同時在3月8日這一天公映而言,“三八”婦女節的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檔期。
縱觀8部“三八檔”影片,《桃姐》是標準的文藝劇情片,《高舉愛》和《柳如是》主打浪漫愛情牌,《情謎》和法國電影《單刀直入》是懸疑片,《女人如花》以苦情為主要特色,《神通鄉巴佬》則走純喜劇路線。除了投資數額不明的《單刀直入》,其他7部國產片的共同特點就是中小成本+文藝愛情路線+明星陣容。
《桃姐》是今年“三八檔”影片中名頭最大的一個。這部展現少爺與女傭之間主仆之情的文藝片不僅在威尼斯電影節和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斬獲頗豐,更是獲得了即將舉行的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所有重要獎項的提名。導演許鞍華在以極盡商業之能事而著稱的香港電影界屬于絕對的異類,這位出道于上世紀70年代末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文藝片女導演,近年來始終保持著一年一部的拍片速度,以自己細膩而充滿感情的目光審視著香港社會的每個角落。《桃姐》雖然在題材方面欠缺商業性,但強大的明星陣容應該會為影片的票房加分:除了男主角劉德華,女主角葉德嫻以及黃秋生、秦海璐、秦沛、王馥荔、羅蘭等一干配角也都是華語電影界響當當的人物。正是因為影片坐擁強大的主演陣容,出品方博納影業的老總于冬才會自信地表示,《桃姐》內地票房過億的目標并不難實現。在《山楂樹之戀》《將愛情進行到底》《觀音山》等影片紛紛取得票房佳績后,文藝片已經不再是無人問津的代名詞,再加上同檔期的競爭對手并不算強大,《桃姐》的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高舉愛》和《柳如是》這兩部主要針對女性觀眾群的浪漫愛情片與“三八檔”的檔期性質最為貼切。杜汶澤和江若琳主演的《高舉愛》是一部“歡喜冤家”式的愛情喜劇,身兼編劇、導演二職的邱禮濤是典型的多面手式香港電影人,從恐怖片、動作片到愛情片、文藝片,每種類型的影片都是邱導擅長的那道“菜”。小男人和強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曾在無數愛情喜劇片中上演,而《高舉愛》的一大突破就是,片中的強悍女竟然是個前舉重運動員,可謂強悍到了極致。秦漢、萬茜和馮紹峰主演的《柳如是》是近期難得一見的古裝愛情片,在時下以戰爭、權謀、武斗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國產古裝片中,《柳如是》無異于一抹“小清新”。盡管書生與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幾乎已被古代文人寫盡,但走商業路線的愛情片要做的并不是破舊立新,而是將老故事講出新意。總導演高峰將《柳如是》定位為一部“情感的、人文的、江南的”電影,可見在常規的愛情戲中做足“人文味道”,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特色。
《情謎》則在愛情之外包裹了一層懸疑的外衣。孿生姐妹是懸疑恐怖片中常見的人物形態,舒淇在本片中也挑戰了一回一人分飾兩角,通過兩種迥然不同的狀態分別詮釋妹妹惠寶和姐姐惠香,再加上余文樂、陳數、奚美娟、牛萌萌的演員組合,《情謎》的陣容起碼在字面意義上足夠強大。從《荒村客棧》《異空危情》到《等著你回來》《奪命心跳》,近年來國產懸疑愛情片幾乎部部都會遭遇票房與口碑雙輸,《情謎》頂著前人留下的不良“信用記錄”進入院線,票房壓力著實不小。
黃圣依主演的《女人如花》是一部發生在民國年間的苦情女人戲,表現了江南女子顏雯悲苦的一生。苦情戲本是臺灣影視作品的專長,但本片的編劇竟然來自出人意料的好萊塢。盡管納撒尼爾·貝克在好萊塢并不算一位很出名的編劇,但據稱《女人如花》的劇本是他十年磨一劍打造的心血之作,西方視角中的東方女性,應當是本片的一大看點。而與苦情相呼應的,是《女人如花》十分唯美的畫面,江南小鎮秀美的風景與顏雯花一般的生命交相呼應,相信是本片的另一大看點。
盡管在國內一年十幾個大大小小的電影檔期中,“三八檔”并不算顯眼,但它存在的最大價值就在于為中小成本影片提供公映的機會。在賀歲檔、春節檔眾多大片的狂轟亂炸過后,一大批積攢已久的中小成本電影必須在春季這個電影淡季集中公映,而“三八”婦女節正是憑借女性這一觀影群體的鮮明特性,形成了一個檔期。由于婦女節的半天假期,這一天的觀影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比例會有所提高,因此片商們將愛情片和文藝片作為“三八檔”的主打實屬明智的決斷——一是因為與商業大片相比,的確有很大一部分女性觀眾鐘情于愛情片和文藝片;二是因為國產中小成本影片里有很多走的都是愛情和文藝路線,正適合在這一檔期上映。去年的文藝片《觀音山》取得近7000萬元的票房,相信已經為“三八檔”公映的影片提供了足夠的信心。而今年的婦女節恰逢周四,處在一周中電影公映的黃金時間,因而有8部影片為了爭奪寶貴的半天假期和隨之而來的周末而同期公映,也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電影“三八檔”的形成,對制片方和觀眾而言都是好事,而對于略顯平淡的春季電影市場來說,也是一次形成票房增長點的大好時機。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