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雷鋒,我們心存一份感激
今年是雷鋒去世50周年,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學習雷鋒的熱潮,大家對學習雷鋒常態化、融入現代社會生活之中,讓雷鋒3月來不再走,都有了共識。雷鋒不只是一個符號,兩會代表委員都認為,我們的時代需要雷鋒精神。
▲全國政協委員姜昆:
對社會要盡自己的責任
雷鋒日記、學習雷鋒的歌、雷鋒的事跡,是我從少年到青年一直在聽的,伴隨了我的生長歷程,有很多可貴的回憶,我們背誦賀敬之寫的《雷鋒之歌》:呵,雷鋒\就是這樣地\代表我們\出現了!……\——像朝陽初升\一樣地合理\像嬰兒落地\一樣地合情!……這些話在我們心中久久銘刻著。甚至我們當年學習雷鋒的時候做過一些過火的事,扶著老太太過馬路,接著又給扶回來;拿著推子給人剃頭,剃得都像狗啃似的。我們生活中都經歷過這樣的事。那時,大家的心都很純凈,都覺得雷鋒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也是我們的楷模,覺得像他那樣生活有意義。在今天新的時代,如何去重塑雷鋒的形象,繼續學習雷鋒?新的時代有新的需求和標準。不要像過去那樣簡單地學雷鋒,雷鋒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更多地要學習雷鋒的思想境界。他最美好的地方,在于認為自己對時代應該盡到責任,并有很多憧憬、向往、追求。我們要學習思考自己對社會要盡什么樣的責任,要做什么樣的人,要堅持什么樣的操守,要實現什么樣的人生價值。不要把雷鋒神化,把他看成我們身邊的人,他能做到的事,我們也能做到。過去伴隨雷鋒歌聲成長起來的我們這一輩,也應該重溫一下我們年輕時美好的回憶,并去想想他的精神在我們成長過程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對此我們要心存一份感激。
▲全國人大代表李丹陽:
文藝工作者要起引領作用
雷鋒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他甘當一顆平凡的螺絲釘,向社會和人民默默奉獻著他的愛心,所做的事情感動著每一個人。雷鋒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更應發揚傳承?,F在也許還有人認為雷鋒是犯傻、不可思議,但雷鋒在我們那個時代是英雄人物,引領著社會精神文明?,F在的很多孩子因為生長在陽光下,不知道幸福是如何來的,我建議把雷鋒的事跡和精神寫入教科書,讓中小學生樹立一種牢固的學習雷鋒的思想觀念。此外,還要加大對當代的“活雷鋒”郭明義等道德楷模的宣傳力度,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弘揚社會新風尚。我們文藝工作者更應起到引領方向的作用,讓雷鋒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夠得到更好傳承,讓更多人了解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全國政協委員閻維文:
喚起人性中高尚的情操
今天我們學雷鋒就是要喚起我們每一個人的高尚的品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小時候唱的就是“學習雷鋒好榜樣”,戴著紅領巾去上學,在課上課外做好事,學雷鋒。雖然有人覺得我們現在的道德已經下降到了底線,但我覺得不完全是這樣,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還是有美好的東西的。每一個人遇到跌倒的老人、受傷的孩子,雖然可能有顧慮,但還是會去幫助他們的。
▲全國政協委員郁鈞劍:
從傳統文化找雷鋒精神的根
雷鋒精神的本質其實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里面所擁有的,扶老攜幼、社會公德等等,《論語》里面全有,比如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師”。借學雷鋒的強勁東風,我們應該更好地研究雷鋒精神是從哪里來的。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學好了,就不會出現老人摔倒了沒人敢扶這樣的事情。
▲全國人大代表靳玲展:
學雷鋒就要推動藝術“三下鄉”
我們從小就學雷鋒做好事,現在作為演員,學習弘揚雷鋒精神,就是要推動藝術“三下鄉”,讓文化雨露滋潤每一個村莊,為老百姓、農民工、邊區人民、校園學生演出,讓他們看上戲、欣賞高雅藝術,他們的工棚就是我們的舞臺,文化必須發揮引領社會主義文明道德的作用,藝術工作者要用德藝雙馨的榜樣力量鼓舞人振奮人。
(編輯:孫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