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輯部故事》角兒新 事兒新 笑點新
《新編輯部故事》四位主演合影 王璇 攝
“冬寶,想什么吶?”“想戈玲吶。”這是當年知名的一則廣告詞兒,脫胎于1991年播出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該劇是我國第一部電視系列喜劇,劇中人物相互調侃、諷刺、戲謔,開啟了當代電視系列片的先河。時隔21年,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新編輯部故事》,2月19日在北京正式開機,導演鄭曉龍攜黃海波、陳好、呂麗萍、王千源、井柏然、焦俊艷等主要演員,再續“編輯部”前緣。
與老版相仿,《新編輯部故事》也以《人間指南》雜志面臨生存危機開始,《人間指南》被改版為時尚生活雜志《WWW》。20年,物是人非。當初編輯部的陳主編、牛大姐退休,劉書友去世,李冬寶、余德利跳槽。《人間指南》唯一的元老戈玲,順理成章地成為主編。小生袁帥(黃海波飾演)接替了當年李冬寶的攝影席位,與編輯部兩位美女——安妮和歐小米之間的感情始終糾纏不清;生活財經版編輯劉向前(王千源飾演)繼承父親劉書友的職位,其精打細算的秉性亦有過之而無不及;“90后”電腦高手何澈澈(井柏然飾演)作為WWW網站的編輯既敬業又能干;鬼馬精靈的時尚娛樂版編輯歐小米(焦俊艷飾演)是典型的“80后”代表。出任運營總監的“海龜”安妮(陳好飾演)則為編輯部的空降兵,本名安紅,喜歡別人叫她英文名——安妮。她時刻提醒自己要有洋范兒,卻在不經意間透出骨子里的鄉土味兒,反倒顯得真實可愛。
如今回首,昔日《編輯部的故事》可謂群星璀璨——張國立、濮存昕、李成儒、大山、馬曉晴、劉蓓、傅彪、梁冠華、韓童生……還有時任該劇編劇的馮小剛。據鄭曉龍透露,新劇除邀請“編輯部老人”葛優、童正維等人客串外,還將延續老編輯部的風格,邀請眾多影視明星大腕兒們友情客串,“大腕跑龍套”亦是該劇一大亮點。該劇也是導演鄭曉龍“十年磨一劍”的又一力作。
第六任編劇第五輪修改
鄭曉龍坦言雖然續寫《人間指南》是自己多年以來的想法,但是新劇本、新故事的創作一直是個大難題。“當年像《編輯部的故事》這種跟時代結合很緊密,拿社會熱點當話題的喜劇很適合做季播,但我們那會兒還不具備‘市場’的概念,播完也就完了。2000年時我就有了再拍‘編輯部’的想法,10年來前后換了好幾撥兒編劇,一直都在推翻了重寫,反復調整,但本子要么就是內容不夠幽默、人物不夠鮮明,要不就是故事缺少新意,總之始終達不到我心目中理想的狀態。當年王朔那撥兒人寫的劇本太精彩了,這也給我們新劇本的創作帶來很大壓力。另外,找話題也是個挑戰,時下流行的熱點天天都在變,我們要想跟上腳步,就得不斷對劇本進行調整。現在第六任編劇鞏向東經過近五輪的劇本修改,總算達到滿意的程度。”
現實主義的“重口味”喜劇
對于選角兒,鄭曉龍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看法,“選演員我最看中的還是他們身上的表現力,包括喜劇元素。呂麗萍當年扮演的戈玲這次當上了主編,但戈玲還是戈玲,她還會延續當年的表演風格,還是觀眾心目中那個心直口快的女憤青;新成員里安妮這個角色戲份很重,我們也是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由陳好出演,她之前演過《粉紅女郎》,有很好的表現,很適合安妮這個人物的外形和性格;我很喜歡演員黃海波,他外形就挺有喜感的,演起戲來又很內斂,這次在劇中他扮演的袁帥就是接了葛優演的李冬寶的班兒,我覺得他骨子里就有一種冷幽默,不用刻意表演就能出喜劇效果;還有王千源,他很有表演天分,可塑性也很強,稍微造型就可以駕馭很多角色,比如給他戴上一副眼鏡,把頭發再一弄,立刻就有了小知識分子的模樣,跟劇中的劉向前十分吻合。”
《新編輯部故事》里,鄭曉龍保留了王朔式的幽默對白,強調人物語言的幽默要有文化內涵,不能搞低俗、逗悶子式的調侃,演員在表演的時候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和度,要真實表現出每個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新劇本不但繼承了“老編輯部故事”針砭時弊、幽默的言語,還涵蓋了很多新的喜劇元素,包括無厘頭、肢體動作、性格沖突甚至是載歌載舞等,只要是帶有喜劇元素的,都會用到劇中。對于新劇的定位,鄭曉龍說:“《新編輯部故事》是一部思想性強、極具現實主義精神的重口味喜劇。在符合邏輯、符合場景需求的情況下,通過善意的諷刺和挖苦等手法,對社會上諸多新鮮、熱門、非主流的事件進行抨擊和諷刺。制作上,要強調風格化處理——演員的表演要風格化、拍攝手法要風格化、人物造型更要時尚風格化。我希望新編輯部里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定的審美追求和思想內涵,他們應該是一群富有愛心的人。”
(編輯:偉偉)